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拨备除以总贷款比率2.5% 传银监会酝酿监管新指标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src="http://img.hexun.com/2010-09-08/124835819.jpg"> 昨日(9月7日)有消息称,正在讨论今年年末商业按照减值准备按贷款总额2.5%的比例计提拨备 (即拨备/总贷款比率为2.5%)。有接近监管人士透露,该方案还在内部讨论中,仍需要与各家银行进行磋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就此联系银监会新闻处,相关人士表示不知情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昨日(9月7日)有消息称,' 银监会正在讨论今年年末商业' 银行按照减值准备按贷款总额2.5%的比例计提拨备 (即拨备/总贷款比率为2.5%)。有接近监管人士透露,该方案还在内部讨论中,仍需要与各家银行进行磋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就此联系银监会新闻处,相关人士表示不知情。

此前,银监会对拨备占贷款规模的比例并没有硬性要求,如果该规定属实,商业银行的贷款冲动将受到抑制。

<a银行市场周刊 src="http://img.hexun.com/2011-05-20/129793707.jpg" width=104 height=90>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中小银行压力大

据悉,目前银行业通常使用的拨备指标有两个,分别是拨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前者是指对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贷款分别按1%、2%、25%、50%和100%计算应计提拨备,然后把实际拨备余额与计算出的应计提额进行比较,得出各家银行的拨备充足率;后者是指拨备计提与贷款五级分类中后三类 (次级、可疑和损失)的比例,中国银监会的要求为150%。

有分析观点称,按照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2.5%的比例计提拨备是为了实现拨备和资产规模的硬约束,对主要商业银行和' 上市银行来说,达到2.5%的新标准压力并不大,但中小银行压力将较大。截至上半年末,商业银行上市银行整体的拨备/总贷款分别为2.42%和2.33%,总体来说,距离2.5%的要求并不远。

' 半年报显示,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拨备占总贷款比率分别为2.39%、3.15%、2.26%、2.49%、1.97%。目前大行中,只有' howImage('stock','1_601288',this,event,'8350') 农行(' 601288)高于2.5%这一标准。而股份制银行中,除' howImage('stock','1_600015',this,event,'8350') 华夏银行(' 600015,' 股吧)和' howImage('stock','1_601009',this,event,'8350') 南京银行(' 601009,' 股吧)该比例为2.49%、2.15%外,其他银行均低于2%。

中金研报称,分机构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拨备/总贷款分别为2.50%,1.74%和1.85%。如果要求3年内达标,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当期净利润的影响分别为1.2%、9.1%和5.3%。

银行分析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率处于历史低点的环境下,拨备覆盖率普遍较高,并不能完全反映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的拨备计提水平,而这也是监管机构讨论采用新的监管标准的主要因素。

或影响银行放贷意愿

中金研报指出,仅对不良贷款(后三类)进行计提的拨备覆盖率指标有一定不足,但是采用拨备/总贷款指标来衡量拨备水平并不合理,也存在缺陷。

指标忽视了银行资产质量的差异,导致在相同拨备覆盖率水平的情况下,资产质量越好的银行拨备/总贷款比例越低。举例说明,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0%,拨备覆盖率只需25%,拨备/总贷款就能达到2.5%。

同时,此举将严重影响银行的放贷意愿。

“目前1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5.31%,而同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为2.25%,存贷差为3.06个百分点。如果将拨备/总贷款要求提高到2.5%,则意味着拨备后的存贷差仅为0.56个百分点,将严重影响银行的放贷意愿。”中金相关分析人士指出。

中金认为,拨备充足率相对来说是一个更好的指标

截至2010年6月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拨备充足率分别达到146.4%、125.3%和125.9%,均完全覆盖了未来可能的信贷损失。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如需转载或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官网: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上海黄金交易提醒:12.21财经日历 关注美国成屋销售数据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