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当前,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 银行业仍存在诸多挑战。3月29日," 银监会发布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指出,2011年我国银行业应重点关注贷款管理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六大主要风险。为此,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切实提高风险意识 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行”系列述评,敬请关注。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 2012年新增信贷8万亿成业内共识 "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全线超5% "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 退休阿姨托办信用卡 被骗47万 "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中国银监会3月29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指出,2011年中国经济率先回归平稳增长轨道,为银行业发展提供难得历史机遇,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银行业仍存在诸多风险挑战。其中,首要面对的是贷款科学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科学把握贷款节奏,是银监会近年来一直强调的工作重点。银监会主席" 刘明康多次在会议上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科学把握信贷节奏。雷曼兄弟倒闭后,国际金融危机一度恶化,导致欧美主要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帮助经济渡过难关。在这些计划中,信贷发挥了主要作用,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资金,这表现在2009年全年新增信贷9.5万亿元人民币,与2008年信贷紧缩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如此,在贷款科学化管理的监管下,监管部门仍然注意控制全年的信贷增长规模。历史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信贷增幅最快,月均增长1.52万亿元。由于及时采取了审慎监管措施,2009年后三季度增幅回落至正常水平,二季度月均9200亿元,三季度月均4300亿元,四季度月均3100亿元,2009年信贷平均增幅为31.7%。大量的信贷供给有效稳定了市场信心,缓解了流动性压力,并推动了经济的复苏。
但是,近两年贷款规模和业务量在短期内的快速增长,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粗放、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多有发生。同时,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日益明显,部分中长期贷款行业集中度高、整借整还风险突出。为了使信贷投放更加平稳有序,银监会采用多种审慎监管工具,大力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制定信贷投放计划和进度,适当缩减规模和业绩指标考核权重,从内在机制上遏制盲目扩张,防止月末、季末、年末“冲时点、压时点”和月中、季中“鼓肚子”。2010年,人民币信贷投放总额7.95万亿元,各季度分别投放2.6万亿元、2.03万亿元、1.68万亿元、1.64万亿元,基本符合调控预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贷款的科学化管理需要采用多种审慎监管工具,还需要对信贷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做到早暴露、早发现、早确认,从源头上防范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在这方面,银监会推出的贷款新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就是要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新规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