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人士认为,导致人民币连续“跌停”的技术性原因很多,包括市场信心动摇、汇价回调需求、企业提前偿还外币贷款、“热钱”回流等。尤其是在美元走强的大背景下,全球货币普遍贬值,阶段性地看空人民币是正常的市场情绪表达。
不过,分析人士判断,由于中间价与' 现货市场汇价间的差距逐渐收窄,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跌停”的态势或将结束,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甚微。
中间价呈平稳态势
事实上,在人民币“十跌停”期间,' target='_blank' >央行逐步调高每日的中间价水平,因此,在即期市场“十跌停”期间,人民币反而升值。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 数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11月30日6.3482元,12月12日6.3297元,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0.29%。而即期市场价格也从6.3799调整至6.3613,获得了0.3%的升值。从12月以来,尽管即期价格连续跌停,但中间价始终企稳在6.33附近,人民币并没有贬值。
依据以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阶段性走势可看出,实际上人民币的升值进程并没有结束,升值趋势至少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之后则有可能到达均衡汇率区间,进入宽幅双向波动。即使到那个阶段,人民币也不太可能贬值。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贬值可能出现的条件,应是欧债危机超预期恶化,出现' 欧元区分崩离析的情况,或国内经济硬着陆,但这两个条件在可预见的阶段显然不存在。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