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作为" 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一直是" 欧元区债务负担最沉重的国家之一。过去几年里,该国公共债务一直徘徊在1.9万亿欧元左右,相当于GDP的120%以上,在欧元区国家中仅次于希腊。更糟糕的是,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上涨更增添了银行的再融资难度。因此,走投无路的银行只能向" 欧洲央行求助。意大利" 央行上周二在其官网上公布的" 数据显示,意大利银行业从欧洲中央银行借入的资金总额从3月份的2700亿欧元上升至4月份的2710亿欧元。其中,绝大部分借款以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的形式获得,金额达2684亿欧元。
“从庞大的公债规模到银行再融资压力,再到欧洲央行LTRO引发的负面效应,可以说,意大利银行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丁纯说。在前两轮LTRO中,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银行成为最大的申请国。银行在获取廉价贷款后很可能进行套利交易,致使两国银行所持公共债务在LTRO之后继续增加。不仅如此,LTRO还带来另外一个负效应,即让北欧的银行逐渐将自持的南欧国家主权债转手给了南欧银行,这实际上大大加深了南欧国家银行业与本国债市的关联度。伴随这些国家债务形势的起伏,国债市场因信心缺失而剧烈波动,国债收益率飙升,从而进一步恶化了这些国家的银行资产负债表。
信贷疲软已成欧洲银行通病
事实上,信贷紧缩已成为欧洲银行业的通病。这与经济衰退一道,被欧洲央行列为欧元区现在所面临的两大难题。在欧洲央行此前的一份银行信贷调查报告中,今年一季度欧元区银行信贷紧缩标准虽有了明显下降,但信贷需求却有增无减。因此,外界开始质疑欧洲央行的刺激政策并未起到持续作用,推出新一轮LTRO的呼声日渐高涨。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在最新季度信贷市场投资者调查报告中指出,第三轮LTRO渐行渐近,因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第二轮LTRO的火力已经消失殆尽。
丁纯指出,欧洲银行业颇让人担忧,为拯救银行业,接二连三的量化宽松由此展开,但效果不佳,银行惜贷现象依然严重。这无疑形成另外一个恶性循环,即银行系统充裕的流动性并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经济增长很难获得上行动力而继续疲软,企业经营不善加速裁员,信贷需求的萎缩便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