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史尧尧
对国务院提出的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在中国' 金融行业中,掌管157.38万亿元资产的中国' target='_blank'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准备出手了。
6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target='_blank' >银监会副主席' target='_blank' >王兆星在会议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表示,银监会正在研究调整存贷比的内容。对计入分子、分母的科目进行相应调整。
“例如贷款中支持小企业贷款(金融债)考虑不计入贷款。在存款上,对具有较为稳定来源的存款,在保持资金稳定下,考虑计入存款。”他解释道。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 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随后,市场开始流传银监会将对存贷比考核指标作出调整。
依照规定,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存贷比不能超过75%。
以2014年一季报数据,' 上市银行的存贷比例大部分处于高位,加权存贷比为69.35%。国有大行中,交行为74.35%,已接近75%的监管红线。中行(71.21%)和建行(69.38%)也都在70%左右;股份行中,招行、华夏、光大、民生、浦发、中信都已超过70%。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随后,' target='_blank'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但这系措施并没有打消市场对经济下行的疑虑,反而加大市场对进一步放松金融监管政策的呼声。
在实施定向降准后,研究机构、经济学家把目光又转向了银监会。他们拿出各种计算和逻辑来证明受制存贷比要求,' target='_blank' >央行释放资金总量的效果有限。
在上述回答中,王兆星表示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其对于避免商业银行过度经营、保持流动性稳定的基本功能没有变化。
“的确,在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经营的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盘活存量、增加资金供给上,我们会有相应的考虑。”他说。
但他同时也强调,目前商业银行业整体存贷比为65%。存贷比不是构成商业银行影响支持小企业、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
除了王兆星,管理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监管一部主任肖远企,管理154家股份制的监管二部主任杨丽平和管理400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信用社的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一同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
在一共8个问答中,提到最多的词语是资产证券化和压缩贷款流通环节。
在如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问题,肖远企表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信贷存量、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合理收费的治理和整改力度和缩短融资链条,清理资金“通道”、“过桥”问题,降低融资额外成本。”他说。
在王兆星看来,在缓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呆坏账风险确实会加大,但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目前其仍有能力防范风险。
“银监会下一步会做好盘活存量的相关工作,推动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步伐和银行业不良资产核销力度。”他说。
一位商业银行公司部总经理看来,对于存贷比的调整作为监管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最后一道防线,银监会不会轻易放弃存贷比监管要求。
“监管是易放难收。银监会尝试找出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他说。
(编辑: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