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中国版存保制度费率设计形势复杂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存款制度的设计者面对多种制度设计上的选择,需要综合考量多种情况和权衡多方利益。 近日,“存款保险制度最终方案已在、等主要监管部门之间达成一致,年内肯定出台,单个账户最多保50万元”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各界相关人士对存保制度有关问题的猜想和探讨,费率设置就是热议的问题之一。 费率设置依据尚有争论 根据中国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底,业金融机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存款' 保险制度的设计者面对多种制度设计上的选择,需要综合考量多种情况和权衡多方利益。

近日,“存款保险制度最终方案已在' target='_blank' >央行、' target='_blank' >银监会等主要监管部门之间达成一致,年内肯定出台,单个账户最多保50万元”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各界相关人士对存保制度有关问题的猜想和探讨,费率设置就是热议的问题之一。

费率设置依据尚有争论

根据中国' target='_blank'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底,' 中国银行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949家,包括2家政策性' 银行及' target='_blank' >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5家城市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商业银行、122家农村合作银行、1803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等。

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3.3%、17.8%和16.2%。

中国银行体系的集中度较高,资产占比不均衡,一部分金融机构主要从事专业领域的金融活动。中国近4000家银行金融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各个地区的机构分布情况不一,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同,回报率不均。多种因素致使中国各地各业产生各具特点的存贷情况。面对这一繁杂的局面,中国版存保制度的保费定价问题也更显复杂。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target='_blank' >郭田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性保险,要符合保险的本质。

保险是分散风险、分摊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机制。存保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保险制度,作用在于面对银行可能发生的诸如挤兑风险等大型系统性危机时,存款人的“投入”仍能得到全部或部分保障。一方面,在银行破产时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增强公众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对银行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在危机关头帮助金融业渡过难关,不至于过分伤害其“元气”,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散社会经济发展风险的制度体现,体现了“保障先行”的体系建设理念。

在郭田勇看来,正是由于存保制度具有的这种保险性质,依据各家银行不同的安全系数,中国版存保制度要实行基于风险的差异化费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 target='_blank' >曾刚则认为,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初期,应该按照不同的银行类型(而不是风险)实施差异化费率,各类型银行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率区间。在同一类型内部,可根据不同银行风险大小,进行差异化定价。未来,随着制度的不断成熟,基础条件的不断完善,逐渐向基于风险的差异化费率调整。

在他看来,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中国的广大中小银行机构,尤其是农村机构所面临的风险远高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基于风险的差异化费率要求,更高比例的保费会使本已在竞争中“先天不足”的中小银行的处境更加恶劣,加剧其风险暴露,强化存款人对中小银行的不信任,甚至造成小银行的流动性危机。除此之外,一些扎根于基层,服务于“小微”、“三农”领域的中小银行吸储成本增加,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所扶持产业的融资成本和资金可得性,这又与国家宏观调控相悖。

有媒体报道称,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国有性质,在吸收储蓄上有很大优势,集中了大量居民存款。存保制度的建立会加大它们吸收存款的成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它们将面临伴随高收益而来的高风险

郭田勇告诉本报记者,存保制度的建立为银行业务带来的成本与银行内在风险性的高低相关,而与吸收存款的多寡无关。

就依据风险程度而设置的存保制度费率而言,无论银行的背景如何,吸储能力的强弱,其内控下的风险程度,以及它在寻求收益的过程中如' target='_blank' >何平衡风险与安全的关系,是决定其存保制度费率(存款成本)的关键因素。

存保制度的作用未必全部释放

“由于搞资产管理的银行信用较好,银行整体出现破产的概率低,存款利率也没有完全市场化,在中国版存保制度推出的初期,会适用于一个很低的费率。”郭田勇说。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监管的较多干预,与此同时,它一直以来都在国家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呵护”下成长。国家一直在为银行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和成本“埋单”。况且,由于银行牌照的稀缺和金融资源的紧俏,国家为银行业承担的成本和损失也被巨大的收益所掩盖。

事实证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尤其是与金融业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比较,至今为止,中国银行业鲜有挤兑、破产、重组的事例出现。面对“风平浪静”的银行系统,中国的存款人没有培养出对存款风险银行安全性等问题的辨识能力和敏感度。事实上,他们更加缺少对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主观需求。

在曾刚看来,因为承担金融风险市场化尚未实现,存保制度在中国发挥的作用有限,只能作为显性保险制度的补充而非替代。国家的隐性担保制度仍是整个银行系统运行的基石。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监管模式创新促发展质效提升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