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默受赠朱子祠基金会捐赠的55万元奖学金
辗转不安中,她为何又把其中的50万元转赠给一所中学?
高额奖学金引起社会热议:对一个“状元”应否重奖?是否一场“秀”?
受赠转赠之际,捐赠中的纳税问题往往被人忽视
福建省理科状元陈默沉默了。
获得“状元”后,陈默开始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褒奖,仅仅一个月时间,陈默得到了“奖学金”68万元,这位今年得到最高奖励的状元顿时成为了媒体焦点,在全国引起了激烈争论。不单如此,更让人们记住这位状元的是她在接下来的另一行为,陈默在7月的颁奖大会上又将其中的50万元转赠给了一所中学,本想借此低调的陈默却依然成为了媒体追逐的对象。
对于这位“状元”来说,母校的奖励本无可厚非,但为什么社会上的企业、基金会还要给予重奖?这对一名学生是否太“重”了?有专家指出,陈默接受的这笔捐款系个人偶然所得,所以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推及,实际上在我国的许多捐赠行为中,有很多并没有纳税行为,纳税成为捐赠中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受赠转赠之间
对于陈默来说,高考时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才是她的最大心愿,现在却要应付各种活动,她甚至有些讨厌自己的“状元”身份,“有时我真想少考那么几分,如果自己不是状元,就不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也不用面对那么多的问题了”。陈默曾对媒体这么说。
这个“状元”的困惑不仅来自于名望,显然,她并没有意识到“状元”能带来的价值,接踵而来的奖金之高完全在她的意料之外。
陈默是漳州一中的学子,在得知陈默夺得省高考状元后,漳州一中立刻将1万元的奖学金给了她。随后,陈默又获得了漳州市级奖学金2万元。
这只是刚刚开始,漳州市香江房地产公司设立的“省高考状元奖学金”决定赠与10万元给陈默,以示嘉奖。紧接着,来自陈默家乡南安水头的朱子祠基金会更是拿出一笔55万元的奖金赠与陈默,希望家乡学子以陈默为榜样,勤奋读书,考出好成绩。
据悉,朱子祠基金会为专门扶助贫困生、奖励优秀生的基金会。由于当地工商业比较发达,企业家踊跃捐赠,如今基金达到数百万元,在全国乡镇级民间助学基金会中已小有名气。
获赠13万元的陈默,又将获得55万元的捐赠,陈默一家有些不安了。
在陈默看来,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甚至之后继续深造的费用都已足够,55万元受之难安。于是,陈默全家经过商量之后,决定将55万元捐给老家的学校———南安水头南星中学———也是陈默父母的母校。
作出这一决定后,陈默和朱子祠基金会的会长商量,基金会不同意陈默把55万元全部捐献,可以留下5万元用于今后读书的费用,这样一来,既可以不让基金会对陈默的捐赠失去意义,又可以完成陈默支援家乡的意愿。
7月22日上午,南安水头小学里的朱子祠热闹异常,陈默受赠55万元的颁奖仪式在这里举行,水头企业界人士、学生代表等120人到现场参加。陈默在会上当即把50万元转赠给了南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