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两人的结婚住房,男友家长贡献出所有的资产办置了一套大房子。作为目前还囊中羞涩的80后,她和男友贡献甚少,因此,对于这套房子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相处模式也失去了发言权。在芸芸大众中,房子俨然已经成为衡量家庭权力的核心力量,谁在为房子买单?由此引发的家庭权力的博弈,绝不仅仅如一笔购买交易那么简单。
根据链家市场部的数据,在购房人群中,80后占据的比例是30%;而我爱我家提供的信息,这个比例也到了两成。资本实力还相当单薄的80后,反而是在房价上涨最快的这几个年头杀将出来。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家孙立平曾这样描绘过:“现在买房很现实的情景就是小两口儿在前面,后面四个老头老太太,正是三个家庭,六个劳动力在买房。”这一幕正在通过各种变异的方式演绎,并呈现出大家庭的力量带给80后买房者们的甜蜜和忧伤。
搭上父母的老本以后
上文提到的李薇和孙达(化名)是一对恋人,之前两人都在北京工作。孙达80年生人,供职于北京一家通讯公司,他和李薇的老家也在南方同一座城市。由于孙达在北京的收入并不丰厚,因此他和女友在家人的鼓励下,决定双双回老家找工作,并在当地安家落户。
孙达和女友回家乡的城市以后,马上就面临结婚的住房问题。孙达的父母早年在外做生意,有一些积蓄,现在自己家住一套有些年头的商品房。孙达父母一盘算,将现在住的旧房子卖了,再加上手头的积蓄,可以付全款买一套面积大一点的新房,这样既可以用来给儿子结婚做新房,两个老人也可以一起住。
于是,2005年上半年,孙达父母将自己多年居住的房子出售,得款30万;同时购买了一套130平米的新房,房款加上装修总共花去60多万,他们多年的积蓄全部花在这个上面。老人以为这样就一劳永逸了。谁知,事情才刚刚开始。
一套房,两对夫妻居住。年轻的家庭成为获得资助的一方,从普遍上来讲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资产贡献的不平衡,使得年轻的家庭一定程度地丧失了发言权。而他们对生活方式的独到见解和坚持,明显会为以后的家庭矛盾埋下了隐患。
由于这套新房搭上了自己所有的家底,孙达父母自然是分外用心。从选房子到装修都是自己一手操办。孙达和女友还没有离开北京,两个老人就自作主张将这套新房装修完毕,并搬进去开始居住,只是象征性地空出一间主卧,以做婚房。
正如现在年轻人普遍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以后生活方式控制权丧失的担忧,李薇并不愿意结婚以后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房子都买了,钱也花完了,这个问题却一直僵持着。
直到今年9月,孙达父母搬出新房并将其出售,获得房款70余万,拿出其中50万购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自己居住,然后将剩余的20多万,作为孙达和女友购买婚房的首付。
然而,这样折腾了一圈,一、两年过去了,也由此产生了诸多矛盾,在下一套新房还未购买之时,孙达和女友就分道扬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