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外汇12月30日讯中华人民共和国' target='_blank' >审计署周一(12月30日)在其官网上发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0万亿元' 人民币,其中地方政府占10.89万亿元。
刊登在审计署网站的结果显示,今年6月底各级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万亿元,合计9.6万亿元,在全部债务中占比接近五成。
审计署并称,2012年底中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为36.74%。考虑其他债务等因素后,2012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

对此多个机构对此均作了解读: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 王远鸿
虽然由于口径不同不能简单地将此次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2010年底的10.7万亿元相比,不过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绝对值看增长得比较快,而总的规模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此次审计署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有利于摸清中国地方政府的总体债务情况,相较外界的诸多传言,审计署的' 数据也更具说服力,有利于中国下一步将地方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体制,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也为下一步中央和地方建立各自的政府负债表打基础。
债务规模还好,从各项指标看,比国际的警戒线也都有距离,总体风险可控,且摸清家底后有助于下一步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监管,有条件,有能力地方仍有发债的空间,风险大的则以控制风险为主。
数据符合预期,总体可控。地方债务增长较快,风险防范不可掉以轻心。
全国政府性债务总额符合预期,目前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增长速度,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仍然过快。
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性债务比2012年末增长12.6%,年化增长26.8%,远远超过GDP名义增长水平(10%左右)。中央政府债务增长较为缓慢,2013年6月末,中央政府性债务比2012年末增长4.2%。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煜辉
把或有债务加起来,中央和地方债务总计有30万亿出头的债务,还是比较中性的结果。按照6月底的GDP初步估算,债务率还是控制在了60%以下,基本可以承受。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 易鹏
20万亿基本在预料之中,整体是安全可控的。总体来说要控制债务风险,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平稳发展,摸清家底以后再来做更便于对症下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控制政府债务列为重要任务的出发点也在于此。
要控制地方债务,首先当然是要划红线,避免系统性风险出现,但最关键的是要让民营经济、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落到实处。债务这么高也说明政府还是揽了一部分原本该由市场干的活儿。中央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能进入的领域都要让民间资本进去。
从公布的数据看,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地方债务膨胀速度太快,未来严控增量扩张实为必然。
审计结果久拖不出,可能在于政府高层对地方债治理思路存有差异,背后体现的则是地方债治理与传统增长模式的冲突,是化解金融风险与稳稳增长的权衡。
中央政府的负债率相对较低,未来政府内部转移杠杆值得探索,但要伴之以中央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塑,即财税制度的根本变革。
2013年中期政府实有负债20.7万亿、或有负债9.58万亿,实有负债率36.7%总体可控;但地方债务增长较快,地方总负债17.9万亿,其中实有负债10.6万亿,近三年年均增长20%。
流动性风险突出,一是地方债久期仅5年,远低于' 美国的15年,近三年每年到期20%;二是对土地出让的依赖高达37%,一旦土地市场回落将产生流动性风险。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业务总监 许维鸿
基本和预期差不多。中国各级政府手中掌握很多资源如大量国企股份,而且财政和税收收入也都挺好的,因此地方债务问题肯定不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
不过,过去五年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得非常快,远远快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未来控制目标应该是把债务增速控制在GDP增速上下。
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地方偿债主要依靠卖地收入,未来一旦卖地收入减少、人口结构变化导致房地产市场生变,那该怎么办?而且目前消费显着放缓,投资拉动又靠不住,以前靠地方政府投资拉动投资和消费的模式已经行不通,未来要如何既能够降低政府债务、又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是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 howImage('stock','1_601288',this,event,'1770') 农业银行(' 601288,' 股吧)总行战略规划部 付兵涛
这个报告内容跟预期差不多,市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要防控债务风险。现在这个报告是摸家底的过程,对下一步防控风险、降低系统性风险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