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宗商品价格将形成百、千、万的格局。” 年初时一位业内专家断言,即国际" 石油达到100美元,黄金达到1000美元," 铜上涨到10000美元。经过一年的市场起伏,国际油价最高与100美元相差无几,黄金也轻松跨过了800美元大关,而铜价则曾冲破8000美元。专家认为,明年大宗商品市场的基本面仍然向好,全球流动性过剩格局难改,这些仍将支撑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
2007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强劲,新兴国家经济表现更是出色,使得从石油、黄金到有色金属、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在基本面上得到了良好的支持。以镍为例,由于全球不锈钢需求增加,不锈钢产能的持续扩大对镍的需求持续增长,但镍的生产并未跟上这种步伐,从而使国际基金和游资介入暴炒,造成LME镍价大幅攀升,使国内镍价水涨船高,伦敦金属交易所期4月份镍价触及50150美元每吨的历史天价,使得下游行业叫苦不迭,不锈钢业被迫减产,LME更改镍交易防止恶炒;下半年由于过度投机资金离场,镍价应声下跌至目前的30000美元每吨水平。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员周世一认为,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给出全球商品市场投资资金规模的精确数据,这是因为从事商品投资的机构众多。但不争的事实是资金的流入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这一现象可以从美国商品交易所的有关数据上得到证实。自2003年开始,美国共同基金在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一直就是净流入,商品指数也从2003年开始持续上涨,一直涨到2006年上半年,在2006年下半年资金净流出开始,商品市场也开始大幅震荡。
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之后,全球流动性有紧缩的迹象,大宗商品市场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不少交易品种出现大幅下挫。但周世一表示,事实上,次贷危机显现以后,出于回避衍生品市场和债券市场风险的需要,流入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反而出现恢复。
从巴菲特公开表示在市场大幅走低中加仓股票 和罗杰斯在次贷危机后仍看好商品市场的言论分析,商品市场可能反而是躲避次贷影响的一个投资领域。2007年上半年以来的LME 的持仓在不断增加,各个品种持仓不断逼近历史高位,这显示出基金对金属牛市仍然充满信心。LME最新的" 期货持仓报告显示:铜的持仓量再度大幅增加,接近2007年4月历史高点的26万手。
周世一表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仍存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未来全球的流动性很难有突然紧缩。
即使美国经济发展显著减缓,但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影响仍然不大,从而对商品需求影响也将很小。预计其中大多数金属商品价格的长期平均水平将远高于以往历史水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也向记者表示,次贷危机对美国及西方经济影响较大,但不会像1997年金融危机那么严重。全球流动性过剩仍将冲击黄金、石油市场,美元如继续贬值则会加剧黄金、石油的上涨,有色金属价格则要继续震荡。在地缘政治及冲突中,黄金主要生产国会比较稳定,但中东局势的不稳定以及一些国家准备改变石油计价货币还将造成石油的上涨。
周世一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的流动性仍将支撑国际大宗商品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