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对理财产品销售展开整顿。受此影响,各银行紧急刹车理财产品宣传,31家商业银行4月份新发行理财产品数量环比下降12%。
“上个月确实对理财产品的销售非常慎重,可以说是适应期。”上海某银行负责个人业务的经理向早报记者透露,“静默”整顿之后,该行将于5月份开始重新展开理财产品营销,其中主要是稳健型产品。
就在昨天,民生银行推出了一款名为“非凡财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投资于“央行票据”,投资期限为1个月。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央行票据是信用等级最高的票据,因此该产品不仅能够“避险”,而且安全度相对较高。同时,一个月的期限则能更好把握投资机会。
民生银行的产品只是理财产品“改头换面”的一个缩影。日前,招商银行、工商银行、' 北京银行(' 601169行情,' 股吧)和深发展已纷纷推出了其以票据为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其中,招商银行4月份一口气连推了六款票据理财产品,北京银行去年11月份以来发行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更多达近百款。
西南' 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按产品计划区分,4月份新发的理财产品中,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占比达64%。
对此,上述业务经理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理财产品销售可能于二季度重新崭露头角。“毕竟现在紧缩政策对贷款的影响比较大,银行扩大中间业务的愿望是比较强的。”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的宣传也出现了较大变化。早报记者发现,目前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其说明中关于风险提示的内容大多占据两页,阅读之后,投资者签名确认已充分了解并清楚知晓理财计划的风险。并且,以前常见的“本金无风险、投资收益”、“每月投500元也能成百万富翁”等刺激性宣传语也已被“不保本金不保收益”的提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