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救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打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 “国家中小企业银行”,在税收方面,有可能把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从年纳税额30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提高所得税门槛。同时,国家放松信贷,有2000亿元左右的专项信贷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不仅如此,8月5日还有媒体报道,科技部欲成立科技银行的设想正在提速。参与实施方案的各方意见达成基本共识,科技银行将拥有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并不限于财政出资或是国有企业出资,很可能允许企业资金、民间资金等参与其中。

中小企业的所有税收加起来恐怕都满足不了开办一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营成本。我国的四大国有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千辛万苦收回来的不良贷款,还抵不上运营成本,最后由财政也就是纳税人买单,我国从此又多了四家国有巨无霸的金融机构。从以往的业绩来看,政策性银行效率不高、亏损累累,政府正在考虑让国家开发银行转轨为商业银行。王益案件牵涉到国开行某些政策性贷款存在巨大风险,而准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上市要剥离8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呆坏账。这里处理没完,那边又冒出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建议,难道我们就没有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市场的问题吗?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无法回避,美国的房利美与房地美就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此轮次贷危机充分暴露出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等、靠、要”的本质。
有关部门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呼吁可以理解,如果农业部成立一家养猪银行,科技部成立一家科技银行,环保部门建立一家碳银行,这些政府部门就拥有了渴望已久的金融资源。恐怕养猪的农民、科学家、环保公司不会对此感恩戴德,农业银行背了一箩筐政策性不良贷款,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了吗?到最后,不还是要向格莱珉银行学习,成立小额信贷公司来解决农村信贷难吗?
股权多元化同样行不通,我国的城市与农村信用社曾经试图吸引民间资金,用股权多元化来化解资本金难题,但结果因为民间资金只有注资权毫无话语权,或是遭到冷遇,或是那些入股股东毫无责任感,把参股银行当作抽血机。因为这样的股权多元化,实际上不过是国有银行版本的另一种表述,根本没有解决同股同权与市场化激励的问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