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警惕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投资者买银行产品,往往只关注产品的预期收益,却忽视了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对于那些投资期限较长,且无法提前赎回的产品,投资者购买时必须多问一个问题:“我所投资的这笔资金未来是否有其他用处,我是否能忍受这么长的期限?” 如果产品的预期收益不高,那么购买时需更加谨慎。一旦经济复苏,进入加息周期,那么产品到时的收益还跑不赢CPI的上涨。 <img height=90 alt=理财 s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投资者银行' 理财产品,往往只关注产品的预期收益,却忽视了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对于那些投资期限较长,且无法提前赎回的产品,投资者购买时必须多问一个问题:“我所投资的这笔资金未来是否有其他用处,我是否能忍受这么长的期限?”

如果产品的预期收益不高,那么购买时需更加谨慎。一旦经济复苏,进入加息周期,那么产品到时的收益还跑不赢CPI的上涨。

理财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眼下,央行货币政策“动态微调”,大家应该随时关注货币政策的调整。

信托贷款类产品流动性最差

目前,理财产品市场预期收益均低于过去1-2年,投资于' 债券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约在2.5%-3%,投资期限大都集中在6个月到12个月;信托贷款类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则存在差异,在2.5%-4%,投资期限以1年为主;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差异更大,较低者年化收益4%,较高者年化收益10%以上,投资期限1-2年。

与' 基金相比较,这些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甚至远弱于基金,而且大多数在投资期内是无法提前赎回。

其中,信托贷款类的理财产品流动性最差,不仅投资期限长,而且客户无权提前赎回产品。

2008年,这类产品曾是理财市场的主打军,由于其收益高于市场的定存利率,而且大多产品到期能实现预期收益,使得这类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但是“货币政策的调整”使这类产品的市场风险暴露。市场风险主要指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如在2008年底,央行连续降息,一度出现大批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未能达到预期收益,新发的同类产品也纷纷降低预期收益率。

相反,如果利率上调,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及实际收益率不会随市场利率上升而提高。所以投资者不应将过多的资金购买这类产品,尤其是投资周期长达1年以上的产品。

同时,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信托贷款类的理财产品,它的收益定位是略高于银行定存,所以不要指望这类产品能获得超额收益

结构性产品投资周期不宜过长

相比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结构性产品的投资周期更长。市场上最常见的是2年期理财产品,其灵活性体现在不少产品设置了可提前终止的条件,一旦满足条件,产品提前终止获得潜在收益,投资者拿回本金和收益,提高了流动性。

但是如果产品没有设置提前终止条件、产品预期收益也仅高于定存收益时,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要三思了,这类产品不仅流动性较弱,而且极有可能使自己资金陷入跑不赢CPI的尴尬局面。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花旗中国零售银行业务产品总监梁展霖曾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2003年、2004年,同样处于低利率时期,同样经历一轮' 股票 回调,有投资者买了一堆中长期理财产品,结果错过了牛市。”

因为处于低利率的时代,银行为了将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收益做得“漂亮一点”,比同类产品高1个、2个点,一个办法就是拉长产品期限,结果加息周期来得很快,通胀也再次来临,到时获得的产品收益,在购买当时看来,是明显高于定存利率,但过了2年、3年之后,这样的收益甚至连CPI都跑不过。

“动态微调”政策或加大流动性风险

现在,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投资者要随时警惕货币政策的调整。如果购买一款投资周期长、预期收益又并不突出的理财产品,那么流动性风险就会加大,届时想提前赎回也“呼天天不应”。

理财周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这类需谨慎的产品是存在的。

比如,平安银行8月推出的两款产品:安盈理财0922、安盈理财0921。这两款结构性产品均挂钩一篮子' 港股,只要在观察日所有挂钩股票 表现等于或高于105%,产品即自动终止。两款产品的内容基本一致,差别就在于两款产品的投资期限不同。安盈理财0921投资期限为1年,安盈理财0922投资期限为2年,前者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后者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

后者比前者虽然高出了1.5%的收益,但是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高于前者。

例如,2007年连续6次加息,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从年初的2.52%到年末的4.14%。2006年的基准利率也上调了0.54%。

即便不算上调的利率,2007年CPI曾高达6.5%、全年CPI也在4.8%,加了6次息,收益还是负的。

所以,投资者在警惕央行货币政策动态时,对这类理财产品也需具有“长远眼光”,尤其产品周期更长、超过2年以上的产品一定要了解是否有提前赎回的机制,并了解潜在收益是否跑赢未来的CPI

一旦进入加息周期,这类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收益能做到10%、甚至20%以上。投资者就面临再投资的风险,市场在不断调整、新产品不断涌现,投资者购买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提高。

据了解,目前不少银行也不敢轻易拉长产品的期限,一年期的产品比较多见,即便2年期的产品,不少可以将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做到10%。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英达与梁欢 我爱我家(组图)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