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外部来讲,尽管日前欧元区已经就救援希腊达成一致,但仍挡不住各种唱衰欧元的声音。美国权威大报《纽约时报》3月28日刊登一篇' 评论,提出了所谓的欧元“原罪说”,称欧元区从最初开始建立就有问题,设计者当初硬把经济、财政和货币情况较好的北欧国家和情况较差的南欧国家弄到一起,建立一个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货币联盟,一个错误的开始只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希腊债务危机只不过是“欧元原罪”引发的一波又一波动荡中的一个而已。
目前,唱衰欧元主力军就是英美两国的一些媒体和金融机构。从这一点似乎可以看出一丝玄机,过去10年欧元已逐步成为美元和英镑的一大竞争对手,因此在这个时候,谁可以从唱衰欧元中获益不言而喻。
不过,真正决定欧元命运的仍是“内因”,即欧元区的经济前景,就目前来讲,希腊债务问题就是欧元难以逾越但必须要过的一个坎。
上周欧盟就救援希腊达成一致意见,这项计划意义重大,显示欧洲在拯救希腊的问题上立场一致,但实际运作起来却是另一回事。拯救机制可预见的未知数有不少,其中最大的未知数就是: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13%的希腊能否改善持续偿债能力。希腊需要减赤的幅度要比葡萄牙或西班牙目前的计划大好几倍,即使希腊政府成功在2013年把财政赤字缩减至GDP的2%,当局还须额外筹集500亿欧元以应付未来三年的财政赤字,而这当中还不包括目前欠下的2720亿欧元。如此一来,随着欧元区勒紧裤带缩减开支,欧洲央行将不得不继续维持低利率,欧元也势必持续疲弱。
一位旅行社的朋友说,最近经常遇到游客提出延长旅途中购物的时间,原本规定免税店停留几个小时,但有游客提出延长至半天甚至一天,一定要买个爽。不管欧元区政府如何焦虑上述背景下的欧元“被动”贬值,但随着带来的游客赴欧洲购物的消费额、购物时间明显增加,相信欧洲境内的各大卖家会和境外去的买家一样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