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激动人心的多头攻坚战似已打响,不料,本周A股市场重陷迷雾,抱着对反弹高度和持续性的质疑,保险和基金借助反弹迅速将手中短期涨幅过大的老仓甩掉——少亏即是赚。对于后市,机构心底有谱:与其在一根长阳出现后,就“杀红眼”地反攻抢筹,倒不如“以逸待劳”,等待更明朗的加仓时机。
险资投基不恋战
“这一次收益实现得太快,我还没回过味儿来呢。”管理着三个账户、掌控不到20亿元的北京某险企账户投资经理王总在9月初就" 申购了几只" 股票 型基金,埋伏等待9月底至10月初可能开启的一波“特殊”" 行情。不过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星期,一波巨量反弹就突然而至。
这让王总既兴奋又警惕。兴奋的是刚刚尝试性申购了几亿份基金,马上就赚了钱;警惕的是期待中的“特殊”行情会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巨阳”出现后的那个周末,王总抓紧约了几位同行好友聚餐,他们分别来自基金、" 私募及" 券商。“8月经济" 数据本身压抑着反弹行情走不了太远,很多机构指望一轮大级别反弹好出货,所以我们聚餐的目的就是想听听大家怎么看,是不是随时准备卖。”果不其然,这餐饭后,王总就决定卖掉组合中浮亏已久的水泥股。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没钱,即使批了万亿元项目,可后续资金怎么落实?还有轨道交通项目,建成周期起码得五六年。所谓的‘万亿投资’更像是一剂兴奋剂,而市场太萎靡了,才有了这波行情。”王总认为,这并不能逆转经济周期,市场不具备反转的经济条件和货币条件。
不看好是真实的想法,但王总心态很乐观,借本轮反弹处理掉浮亏已显著收窄的股票 之后,他订了周三的机票,踏踏实实地去外地调研了。“保持稳定是9月市场的主基调,从历史统计来看,9月是每年市场波动最小的月份。”他说,“所以趁着这个月到上市公司去看看,看一些周期性行业去库存进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