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防止走福利化分房“回头路”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研究,一要防止走福利化分房的 ‘回头路’,二要具备可操作性,三要可持续。”就昨天刚刚公示的 《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在接受专访时说道。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谈及本轮上海版的公租房政策在研究制定过程中的复杂性,刘海生说,上海当前租赁房市场的情况是供应对象差异大,既有被称为 “蓝领”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有被称为 “金领”的金融高端人才。 “(要保障)的对象太复杂,在此次政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希望他在上海有稳定的工作。”
“坦白来讲,上海租赁房源并不算是很紧缺,”根据刘海生提供的数字,上海的房屋租赁市场上, 90%的承租人为非上海户籍人员。目前市场中的存量租赁房源的总量在3000多万平方米。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房屋租赁市场存在诸多矛盾。”刘海生所谓的矛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租售比严重失衡,租金涨幅远不如房屋售价涨幅;市场房屋结构不合理,中小户型等适配房型较少;专门经营租赁住房的机构太少。刘海生透露,为改变这一局面,上海将培育一些专门机构来从事公共租赁住房的经营管理,起步阶段或由国有企业来承担。同时,还大力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将房源供应给本单位。上述做法已在国外不少发达国家有过实践。
“如果说廉租房是针对本市城镇户籍低收入者,而经济适用房是针对中低收入者,那么公租房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住房保障处处长李东说道。
参与制定政策专家姚玲珍、陈杰:
公租房覆盖保障房“夹心层”
曾经参与制定 《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的专家之一、上海' 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姚玲珍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作为一线金融中心城市,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得外来人口在上海常住人口的比例中越来越大,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体系则将这个群体排除在外。
此前,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中已经趋向成熟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其面对的主要对象是本地户籍人口。此次 《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显示,公租房面向拥有固定工作的外来常住人口,这就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等群体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姚玲珍指出,由于在工作稳定性以及社保体系等方面的准入限制,一些底层的务工人员仍然没有被纳入到保障体系。
姚玲珍同时还指出,本次 《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在新政调控下的敏感时期推出,其用意显然在于缓解一些 “被买房”的弱势群体的购房压力,以及因投资、投机购房需求所带来的' 房地产过热的问题。
另外一位曾经参与制定 《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的专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表示,对于准入条件要求必须有固定工作的条款,主要是因为公共租赁房更倾向于面向具有 “收入潜力”的人群,而目前最受社会关注的 “蚁族”则是公共租赁房主要面对的群体。
陈杰认为,政府已经将为特定群体提供公共租赁房作为自身的义务,这是对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本地户籍人口已经有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而公租房则覆盖到了上述保障房的 “夹心层”,政府此举有意于引导 “被买房”的弱势群体改变住房观念,鼓励以租代购。
对于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上海细则内容,姚玲珍认为,' 房产税已空转多年,从近期动态来看,上海新政细则 “应该”会包括房产税。对于房产税的最终税率,她认为将会低于1%。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