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经济运行状况作为投资决策基本依据的施卫平,在看待目前的A股市场时仍较为谨慎。
“从近期的经济' 数据来看,略有一些改善的迹象,但这还难以确定是短暂的波动,还是真正的见底回升。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太早,所以我们总体上还是比较谨慎的。在没有看清楚之前,不会减持消费、成长类的' 股票 。”施卫平说道。
随着政策层面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消失,国庆节前后,A股市场的确出现了若隐若现的回暖迹象,而国内也有知名' 券商发布的策略报告预测四季度PPI将出现回升,企业盈利会明显好转,并强力推荐配置保险、水泥、煤炭等周期性股票 。
对此,施卫平表示,自己所管理的两只基金的确在9月底将仓位提高了一些,但总体仍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资产中也开始试探性地配置了一些高Beta品种,尝试左侧布局,不过总体上依然以防御为主。
谈到市场趋势,施卫平一再强调,投资要考虑长期的因素,这是对市场起最终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尽管他对10月至年底的A股市场相对乐观,但对于中长期趋势,仍然非常谨慎。他表示,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周期和结构性的叠加,并且结构性的困难大于周期性的困难,因此中国经济将面临一个长期的修复过程。
语言中很少感性色彩的施卫平,在回顾近年来的投资心得时,用的也是逻辑性极强的语言。他写道:投资看重大概率事件,要赚能看得清楚的钱。从行业到公司,逻辑清晰、各方面决定因素明了的公司,才值得投资。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要搞清楚投资对象的函数关系,即当自变量发生变化时,结果将会怎样。此外,投资讲究的是长期结果,而不是某一次的成功与失败,过分强调某一阶段的成功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