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丽芳
对于本周乃至下周前期的A股,投资者基本都会将“维稳”两个字贴在' 行情上作为标签,但绝大多数的分析观点又无法具体说明究竟是怎么个“维稳”法,可能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让指数跌下去,可遇到周四那样因为外围市场大跌而导致的连带效应,想不跌都难。
近期坊间不断传出某些“臆断”的维稳举措,比如机构开会啊、窗口指导许买不许卖啊等等,其实这无非是拍脑袋的猜测,要说能看到且能够联系到“维稳”的盘面现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看看银行股的表现,其中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股在最近一个阶段的表现。近期它们的表现显然比较“另类”:' 中国银行在9月26日触及2.58元后稳步上移,本周一度摸高2.83元;' 工商银行在同期的低价和高价分别是3.6元和3.94元;' 建设银行则为3.82元和4.28元;' howImage('stock','1_601288',this,event,'1770') 农业银行(' 601288,' 股吧)为2.38元和2.58元。简单计算后可以看出,自9月26日至今,这四大银行股股价的最大涨幅分别为:中国银行9.69%、工商银行9.44%、建设银行12.04%、农业银行8.40%,更为关键的是这几家银行股目前的股价都处于8月以来的一个高点位置。而同期沪综指的最大涨幅不过6.95%,且目前已经距离10月最高点2138点有了近60个点的距离了。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和力量,这四大国有银行股在最近这一个月是显著战胜' 大盘指数的,如果说“维稳”,这或许是最明显的一个能看到的举措。但回过头来看,这种举措对指数的影响几乎是“零”。如果仅仅是靠我们的“揣测”和护住四大银行股来“维稳”的话,可以断定资金不会“买账”,一旦所谓的“维稳”预期消散,过后更可能是带有情绪性的下跌。所以还是要关注所谓“维稳”以外的其他因素。
周五国家' target='_blank' >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经济' 数据,其中值得注意的还是PPI数据。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环比上涨0.2%,这是16个月来该项指标第一次出现环比回升的现象。从环比分项上来看,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略低于上月,但已经连续两月为正;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7%,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5%,均为连续两月环比增速为正,且增速有所加快;加工工业价格环比持平,为今年4月以来首次未现负值。尽管16个月来首度出现环比回升的趋势,但PPI环比能否持续企稳反弹仍有待观察。假如这种企稳回升能够继续的话,则表明经济企稳反弹几成定局。那么概率有多大呢?CRB综合价格指数从6月初开始企稳反弹,同比跌幅已经由6月的14.8%收窄至10月的4.3%,而历史上,CRB指数同比领先PPI指标2-3个月左右,这意味着PPI同比增速会继续反弹。
当然,经济层面的向暖信号需要不断通过各种数据的验证,期间会有反复也会有一定的过程,经济企稳了不等于市场就会绝地反击,但“维稳”结束后也不一定会下跌。
如果我们认定现在确实有“维稳”行为的话,那么从资金的态度来看,这种“维稳”对于大多数资金来说无异于“鸡肋”,资金更关心的是美国的“财政悬崖”究竟会如何演变并影响外围市场、“维稳”过后一直空档的IPO会否年底发力、政策消息层面的“空白”会否令资金失望而撤……
外围市场的变幻还真是难以猜测,更难判断的是A股会有何种跟随。IPO的重启应该说没有什么疑义,其最大的变数在于有没有“航母”级别的IPO以及市场对于IPO重启给资金层面带来什么样影响的判断。目前看,资金面还是相对平稳的,由于市场对于经济企稳并逐步回升还无法达成共识,流动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对行情的运行产生更重要的影响。鉴于' target='_blank' >央行一直在采取一定的举措来稳定资金面,所以预计流动性在年内或将逐渐摆脱紧平衡局面,迎来一段相对宽松的时间。
震荡走势预计还将在下周前半段维系下去,更大的变盘可能或许会出现在下周末。如果当时基本面没有太多的“超预期”因素的话,“维稳”结束后的A股并不一定会以下跌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