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大师如何逆向投资 温莎基金的花旗冒险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温莎基金持有花旗股票成本一度高达33美元/股,虽然花旗后来最低跌到8美元/股,但最终温莎的这笔投资获得成功。秘诀是:不需靠光彩夺目的股票和多头市场,正确判断和坚持信念是获胜的先决条件。花旗的例子生动地证明了:丑股票往往是美丽的。 1991年5月,大多数投资者都在为花旗银行忧心不已,当时不动产问题正在清理中,在清理发展中国家灾难性的放款之后,花旗银行的前景黯淡无光。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不动产贷款的坏账,花旗不得不拨备数十亿美元,尽管如此,但摆在它前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温莎基金持有花旗股票 成本一度高达33美元/股,虽然花旗后来最低跌到8美元/股,但最终温莎的这笔投资获得成功。秘诀是:不需靠光彩夺目的股票 多头市场,正确判断和坚持信念是获胜的先决条件。花旗的例子生动地证明了:丑股票 往往是美丽的。

1991年5月,大多数投资者都在为花旗银行忧心不已,当时不动产问题正在清理中,在清理发展中国家灾难性的放款之后,花旗银行的前景黯淡无光。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不动产贷款的坏账,花旗不得不拨备数十亿美元,尽管如此,但摆在它前面的还有难以逾越的障碍有待克服。

·" 基金遭遇危局 接近破产公司逐渐增加
·" 私募访谈
" 股基一年业绩尽墨 " 调查:2012年您还养基吗 " 百亿社保基金进场慎言抄底 " 创新封基数量翻番 份额突破800亿 " 2011年基金财经风云榜颁奖典礼 " 庞大萨博收购战落败最牛私募搁浅 " 外资主导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当时其他银行业正从类似的问题中脱身,但关于花旗的新闻还是层出不穷,主管官员也在猛查它的账簿。大陆银行(Continental Bank)的幽灵在提醒投资者不要忘了,今天意气风发的老牌银行明天也有可能消失无踪。花旗的股价几乎天天重挫,批评的声浪淹没了花旗精力充沛的董事长约翰 里德,这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战役,如果处理不善的话,他必须黯然下台。

在温莎基金的我们,审慎评估花旗的处境之后,认为此时正是买进的良机。

实际那时温莎基金已持有了相当部分的花旗股票 ,它早在1987年就吸引了我们,因为在摩根的股价大涨之后,我们希望找到另一只股票 来取代它。花旗的股价那时是盈利的7-8倍,前董事长沃尔特 瑞斯顿(Waltsr Wriston)将花旗改头换面,进入了短暂的全盛期,瑞斯顿的努力使得花旗一年增长了15%。 20世纪70年代初, 花旗属于“漂亮50”(Nifty Fifty)的一员, 是股票 市场上万众瞩目的成长股之一。花旗的成长率减缓并在投资者中失宠之后, 温莎却大力买进。不过道路之颠簸却是始料未及的。

像花旗抱牢放款那样持有 从一开始,花旗就在考验温莎的逆向投资策略。1987年花旗股价大跌,市盈率远低于当时的一般水准。市盈率低反映投资者十分忧虑花旗对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尤其是对墨西哥的贷款因油价急转直下而恶化。

股票 市场只考虑到了这些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件事——花旗在银行业主管机关的压力下,不得不提拨一些准备金以防贷款成为呆账,所以,1985年和1986年花旗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投资者见到这些亏损不免会脸色发白,我们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花旗列示的盈利非常保守,实际上可能会更高一些。

到了1988年,花旗似乎即将对我们的这种信念给予奖赏,这家银行的亏损创新纪录之后一年,正迈向盈利创新高之路。然而,紧接着经济衰退来袭,对于过度开发的商业不动产企业打击尤重,它们破产之后,把无法履行债务的不动产贷款的烂摊子留给了银行银行当时亟须补充资金,一般的做法是以一般或者更低的价格摆脱这些放款。花旗当时采取了聪明但让人不解的做法,抱牢它的放款而非出清。

虽然这些恼人的问题挥之不去,温莎却在一片哀号声中稳定增持。但事情似乎愈来愈糟,由于温莎的持股节节攀高,我忍不住找里德谈话,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他。谈话之后,我对他坚韧不拔、不眠不休的工作精神大为折服。我也很关心他的个人生活,虽然处境艰难,我劝他仍不要放弃打高尔夫。

有一次,对着台下的投资者介绍他时,我坦承起初对里德的名字有点摸不着头脑,由于新闻媒体的报道老是提到“焦头烂额的约翰 里德”(Beleaguered John Reed),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以为“焦头烂额”就是他的名字。

总之,不管所谓的权威之士讲得如何头头是道,1990年年初,我们买了更多的花旗集团股票 。虽然不动产市场惨淡如昔,我们却相信花旗集团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终有一天会在市场上赢得认可。

坚信不动产会再度翻身

我们注意到,有关问题影响的主要是该行的商业不动产业务,消费业务的盈利却大有斩获,居于主宰地位的信用卡业务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前董事长瑞斯顿的努力——在发展中国家扎根——开始对盈利带来贡献。我们认为不动产会再度翻身,所以一如既往地认为这是受益人大赚一笔的好机会。1990年花旗并没有赚到钱,确定的原因只是其为不动产拨备了大量的相关准备金。尽管处境艰难,但其他业务赚到的钱和不动产部门赔掉的钱持平。

但花旗再度粉碎了我们的希望。1991年温莎投资的银行股票 中,只有花旗的盈利不如预期。所以我们做了一些似乎很有道理的事,由于我们的平均持股成本是33美元/股,而当时花旗的股价是14美元/股,因此我们买进了更多的花旗股票

1991年,股价继续下跌,媒体一再痛责花旗。《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1991年10月号一则刺眼的标题说,“花旗的噩梦愈来愈糟”。12月,《机构投资者》(lnstitutional lnvestor)杂志用一篇特别报道配上全页的死鱼照片,表达出华尔街的感受。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渲染下,不少人认为花旗即将破产,据说罗斯 佩罗特(Ross Perot)正在卖空花旗股票 市场上传说的实际情况比花旗的财务报表所呈现的更糟,这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恐慌性骚动。为了平息谣言,花旗银行不得不公开宣布:主管机关还没有判它死刑。

温莎此时持有2300万股花旗股票 ,受益人的资产有5亿美元身置险境。与此同时,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约翰 丁格尔(John Dingle)暗示花旗可能会技术性破产,花旗一家亚洲分行遭挤兑的报道也在传开。1991年年底,花旗股价一路下滑到8美元/股左右。

我不能说这是叫人欢欣鼓舞的时光,但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我压根没想过在报酬率令人满意之前卖出股票 。即使在大量失血之后,我们仍然觉得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大致上毫发无损。

由于成本大幅下降,盈利转好的画面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依我们的看法,随着不动产问题烟消云散,

1991年之后盈利将止跌回升。我们发现花旗的处境和1987年的美国银行(America Bank)有些相似。美国银行后来枯木逢春,股价涨了8倍以上。

我们忍受着枪林弹雨的袭击,最后终于尝到了甜美的果实,获得了非常高的报酬。1992年年初,花旗盈利和股价都明显回升,这一年结束之前,我们的持股已经获得了利润,温莎敢于为人不敢为的做法终有所获,值得等待那么长的时间。

温莎投资花旗忽上忽下的经验说明了很重要的一点:投资要成功,不需靠光彩夺目的股票 多头市场,正确判断和坚持信念是我们之所以获胜的先决条件。利用判断力,可以找到好机会;坚持信念,可以在别人争先恐后往某个方向跑时毫不动摇。花旗的例子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对我们来说,丑股票 往往是美丽的, 如果温莎的投资组合看起来那么容易令人认同,那么可以说我们敷衍了事。花旗不是第一只这种股票 ,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成交再创地量 A股期待正能量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