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基石
资本而言,这次新
基金的最大变化是LP结构——从以往的
上市公司、富有个人变为了
银行、政府引导
基金、
市场化母
基金等
机构投资者。
12月14日,在新基" 金成立仪式上," 基石
资本正式宣布,2018年完成总规模逾100亿元的新
基金募集,其中包括5只新
基金:40亿元的并购
基金、20亿元的北城基石产业
基金、规模近8亿元的文娱科技
基金、规模近2亿元的天使
基金,以及规模为达到50亿元的安徽智能制造
基金。另外,今年10月份,基石
资本还在深交所成功发行首期双创债,发行规模3.1亿元。至此,基石
资本管理
资本量突破500亿元。

基石
资本董事长" 张维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股权投资管理
机构,基石
资本团队发端于2001年,拥有17年投资管理经验,是中国最早的创业投资
机构之一。截至2018年10月,基石
资本累计投资了120个项目,其中25%的项目通过
上市退出,总的项目退出比例达到45%,累计退出回报率达到6.5倍。
总规模逾100亿:5只新
基金+双创债
可以说,这份募资成绩单相当亮眼:前后花费了半年多时间,基石
资本募集成立了基石领创天使
基金、基石领汇并购
基金、基石文娱科技、北城基石产业
基金、安徽智能制造
基金,以及基石双创债的成功募集发行,募集资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
随着“募资难”来袭,今年大部分VC/PE陷入困境。在
资本寒冬的背景下,此前一些
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富裕的个人
投资者没钱了,所以地方政府引导
基金、
银行、保险等
机构投资者等变为
市场的主要出资人。
而对于基石
资本而言,这次新
基金的最大变化是LP结构——从以往的
上市公司、富有个人变为了
银行、政府引导
基金、
市场化母
基金等
机构投资者。
在
经济结构调整和
资本寒冬的背景下,政府引导
基金正愈发成为
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过,政府设置引导
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当地产业,因此会有返投比例等要求。
对于基石
资本而言,继2015年中标安徽产业升级
基金之后,2018年基石
资本又中标了安徽智能制造
基金。对于地方政府的返投要求,
基金资本已经摸索出一套打法。以安徽为例,基石
资本早前已经在当地完成超过70亿元的投资,代表项目包括埃夫特、全亿健康、久工健业等。
事实上,基石
资本与安徽的渊源颇深。基石
资本董事长张维是安徽人,他曾坦言,投资安徽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种以产业回馈家乡的方式。未来,基石
资本将通过受托
基金撬动已有投资项目,将更多被投项目的研发、制造、物流等重要基地落户安徽。
一只
基金样本:
被投企业12家A股
上市,总市值超千亿元
随着100多亿人民币的新
基金募集,基石
资本拥有了充沛的投资弹药。
回顾过往历史,基石
资本的
基金管理能力有目共睹,旗下多只
基金表现亮眼,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珠峰基石
基金。
据悉,珠峰基石
基金成立于2011年,实缴规模14.05亿元,一共投资了19个项目,单个项目投资金额超过7000万元。2016年,在经历了两轮累计两年的IPO暂停后,珠峰基石迎来
上市" 高峰,当年实现6个项目IPO或借壳
上市。2018年11月29日,宇晶股份正式登陆深交所,成为珠峰基石
基金所投19个项目中第12个
上市项目。
至此,珠峰基石
基金所投项目
上市成功率达到了63%,其中市值超百亿的公司已达五家,单只
基金已
上市项目总市值超过千亿。
这背后,离不开基石成熟的投资逻辑。基石
资本董事长张维认为,投资的核心要素是把握企业的成长性和估值,成长性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估值是实现超额
收益的必要条件。不同的估值体系和退出方式,对投资决策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在A股
市场独立IPO是回报最为丰厚的退出方式。
放眼业内,基石
资本的退出
策略独树一帜。张维认为,“如果独立IPO回报可能会有5倍,换股
上市可能就只有2倍,被大股东收购可能50%不到。”另外,“在不同
市场上市也有天壤之别,比如香港是一个
机构投资者为主的
市场,A股是一个散户为主的
市场,是完全不同的估值体系,虽然这两年香港与内地
市场估值水平在靠拢,但是整体看差距仍然较大。”
张维强调,既然回报是如此天壤之别,那么退出方式从一开始就应该影响投资决策,就不应该是含糊的,而是尖锐的,是深刻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
2019年,看好新一轮投资机会
作为中国本土创投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张维见证了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近20年浮沉。
2018年,中国宏观
经济动荡,整个股权投资行业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对此,张维表示,
经济学家对宏观
经济总是过度悲观,事实证明
资本市场与宏观
经济中短期未必相关,用凯恩斯的一句话来说,
经济学家已经预期了过去5次
金融危机中的15次。
张维认为,做投资要命的从来不是宏观
经济,而是跟风式投资,“一直赌赛道一定会出问题”。
这些年,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流行的概念,从2011年“千团大战”到2015年“百播大战”,从2016年共享
经济热到今年的区块链.....这些流行概念的背后是各家企业正在大举烧钱。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张维并不看好中国当下的造车新势力,“因为造车的确需要积累。所以特斯拉干了15年还是亏损,产能也不过10万辆,特斯拉的估值逻辑是说得通的,它干的是从0到1的事情,但是蜂拥而至的模仿者,
资本市场没法给予它高估值。”
张维分析,现在独角兽越来越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资金面比较宽松,加上监管层面的鼓励。“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对大部分独角兽来讲,最后终归是昙花一现,它们只是猪鼻子上插了一根葱,并不是一个新物种。”
谈及目前创投
机构的“洗牌潮”,张维认为,资源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机构投资者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股权投资
机构数量是1.4万家,但97%的股权投资
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在50亿元以下;而美国股权投资
机构数量是1147家,但头部
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
美元。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股权投资
机构也将会越来越往头部
机构集中,
机构投资者将迎来一个
黄金时代。
2019年投什么?张维表示,从基石
资本自身来看,看好纾困情况下的新一轮投资机会,正在寻找和把握
价值投资的标的和时机。
为此,基石
资本拟定了7条选股标准:行业和宏观
经济相关度不大、市值为20亿以上、当前PE低于历史平均PE超过20%、商誉占净资产比低于20%、近3年净
利润复合增速大于15%、资产负债率小于70%、2018年预测ROE大于15%。
张维透露,以此标准来衡量,目前大约仅有5%、182家
上市公司成为符合上述标准,有望成为2019年的投资机会。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