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六成中国富豪选择房地产及股票投资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本报记者 陈莹莹 福布斯中文版和中国建设银行28日联合发布2010年《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流动性主导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中国在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同时,私人财富显著增长,高净值人群(即私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士)规模扩大。2010年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将达到38.3万人。 <img height=90 alt=杨文俊 src="http://i9.hexu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报记者 陈莹莹

福布斯中文版和中国建设银行28日联合发布2010年《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流动性主导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中国在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同时,私人财富显著增长,高净值人群(即私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士)规模扩大。2010年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将达到38.3万人。

杨文俊" 杨文俊卸任蒙牛总裁职务 中粮地产孙伊萍接任
" 房地产库存超5万亿 " 发改委再度约谈食用油涨价企业 " 信号商卡斯柯回应动车事故 " 北京建筑业劳动合同范本出炉 " [组图]车晓离婚后否认3亿分手费 " [股神争霸] cid=505260" 涨停王浮出水面 " 馨月:央行意外降准的三大原因

房地产投资最受青睐

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工具、投资策略趋向多元,房市股市仍最受青睐。报告指出,房地产价格近十年持续攀升,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中,有11.6%是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可观利润。在投资方面,千万富豪选择房地产投资的超过六成。

根据报告,截至2010年,投资性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量增速虽在宏观调控下继续放缓,但是全国平均房价依然保持每年13%的上升幅度,投资性房地产总体价值增加了28%左右。在高净值人士中,选择房地产投资及股票 投资的都超过60%,遥遥领先。

另类投资在富豪人群中渐受欢迎,除了奢侈品的消费外,高净值人士最喜欢把钱用于收藏与慈善。报告显示,10.3%的受访者选择会投资艺术收藏品,民营企业主是投资艺术品的主力人群,其次是企业高层经理人。资产规模在1亿至5亿元的超高净值人群投资艺术品的最多,其次为资产规模在1000万至5000万之间的人士。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认为:“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艺术品投资容易产生高价,因为很多人不得不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这就吸引了更多的有钱人投资艺术品,因为他们意识到如果现在不买,将来会更贵。”他指出,未来3到5年,艺术品“亿元时代”会成为常态。

此外,约11.8%的高净值人士经常参与慈善活动。救灾、教育、扶贫是他们最关注的三个领域,捐款渠道以民间慈善组织及政府民政部门为主,但有时他们也直接捐款给需要帮助的个人。福布斯2010慈善榜显示,100位大陆非国有企业/企业家2009年捐赠数额总计达25.9亿元。

私人财富大量外流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表示,我国的私人财富及个人资产一直在大量外流。他指出,近年来中国许多企业家,通过投资移民等渠道带走了大量财富。“仅2009年我们国家就有3000人投资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他们投资的总额超过了80亿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截至2009年的统计,投资移民带出去的资金就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陈佐夫认为,导致中国私人财富外流的重要原因,是国外较成熟和完善的私人财富管理平台。他指出,在国外,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信誉良好、服务优良的专业化机构。他们的服务覆盖全球范围,包括专门的" 信托资金,进行私密性的遗产安排,也包含富豪子女的教育计划、移民计划等个性化的非金融服务。“现在外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是客户的个人财富的管理者。”

根据报告,截至2009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共计85.4万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万亿元。另外,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为38.3万人,他们的可投资资产总额达22.4万亿元。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的高净值人士近60%的资产为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是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实现稳定的抗通胀收益更加困难,专业财富管理服务需求增加。

《福布斯》中文版总编周健工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他们对私人财富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中国新兴的私人银行业也正在努力满足这些高净值人群的需求。”报告认为,中资私人银行需要在机制、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神秘资金入场 本周有望大涨的两大热点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