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风格看,整个2012年仿佛复制了2011年的' 行情,蓝筹股再次跑赢了小盘股。全年中证100指数上涨了5%,中证500指数则下跌了4.8%,而在2011年两者分别下跌了20.9%、33.8%。现在,一种简单的逻辑开始出现:小市值的' 股票 跌得太多了,一定会反弹。
跌多了一定会涨,这种看似符合常识的理论其实没有考虑到不同金融市场波动背后的不同逻辑,而这种忽视也导致了这个简单的信念不会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有效。从' target='_blank' >索罗斯的泡沫理论来说,脱离基本面之外的、显著的资产价格单边运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形成泡沫的正反馈阶段和泡沫破灭的负反馈阶段。
在偏见开始形成的时候,市场开始进入正反馈阶段,价格、基本面以及市场对基本面的扭曲认识互相配合,开始离均衡状态越来越远。虽然这种正反馈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变均衡状态,即如索' target='_blank' >罗斯在《开放社会》中所说的“虽然我否认均衡状态的绝对性存在,但实际上我也仍然利用了均衡状态,至少是绝对均衡状态的近似状态作为参考”一样,但是总体来说这种正反馈将价格越来越远的拉离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价格从均衡状态走向极端状态,期望价格波动的反向运动,即跌多了会涨/涨多了会跌,是正确的。
但在负反馈阶段,价格在脱离均衡状态很远之后,在偏见消散和均衡状态重力拉动下,开始从极端回归均衡状态。在这种时候,简单期望价格在大幅波动以后一定会回归,即从均衡状态再次回到极端状态,则是确定性不高的。因为均衡状态是常态,而极端状态的产生则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在这些条件缺失的情况下,极端状态不一定会再次出现。这就好比上午不吃饭下午一定会饿,但今天和人吵了一架不见得明天还会吵架一样。
回到当前的市场,尽管与8017点的最高点比' 中小板综指已经下跌了逾40%,但小盘股在当前的处境和2009、2010年小盘股牛市开始和全盛时的处境至少有几点不同。首先,市场的资金远没有2009年充分,资金对股市的影响也没有2009年强;其次,目前小盘股解禁和待解禁的股份远多于当时,市场容量也大得多;再次,市场对' 新兴产业的憧憬远不如两年前强烈,政府出台的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也少于之前;最后,在对新兴产业的憧憬下,两年前的市场对小盘股的' 业绩有强烈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在最近两年被小盘股实际表现出来的业绩抹消殆尽,同时蓝筹股的业绩却显示其基本面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差。
不同如此之多,但相同仍然存在:尽管绝对值有所下降,小盘股的估值仍然远高于蓝筹股,而且由于IPO效应导致的利润增加、货币资金增加分别使得小盘股的PE、PB虚低,这导致小盘股和蓝筹股之间的实际估值之差甚至大于简单测算能观察到的。同时,从全球市场来看,小股票 的估值仍然普遍低于蓝筹股。另外,从历史上来看,A股小盘股的估值远高于蓝筹股也从来不是常态。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2008年以前的10多年里,深证综指(公司市值略小)的PB估值一直和上证综指(公司市值较大)相同,而在2008年以后深证综指的PB估值开始显著高于上证综指(如图)。
所以总结来看,前期小盘股的大幅下跌是一种负反馈,即从极端状态向均衡状态的回归,而不是离开均衡状态的正反馈。这种波动的逆反并不是一定的,而是需要形成当初正反馈的条件。在这些条件的缺失下,希望小盘股跌多了一定上涨,刨除短期的弹性波动、从可把握的中长期来看,是并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