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图片来源:和讯网)" src="http://i1.hexunimg.cn/2012-03-09/139132437.jpg" align=middle border=1>
职业投资者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图片来源:和讯网)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敬请读者关注更新。
据1月24日来自" 证监会的消息,近期中国证监会对" 隆基股份(" 601012," 股吧)以及" 康达新材(" 002669," 股吧)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 并上市项目中相关主体的责任进行了核查,并采取了相应监督管理措施。其中,对两家公司的保荐机构国信证券、" 光大证券(" 601788," 股吧)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相关保荐代表人亦被采取监管措施。
这已是证监会在进入2013年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第三次向保荐机构开出罚单了。新年伊始,证监会于1月3日发布通报,对" 科恒股份(" 300340," 股吧)、" 南大光电(" 300346," 股吧)两家公司首发项目的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采取监管措施。其中,两家公司的保荐机构国信证券、" 太平洋证券均被出具了警示函,4位签字保荐代表人均被采取了“3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监管措施。随后于1月10日,证监会又对" 东吴证券(" 601555," 股吧)首发项目的保荐机构"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出具警示函,相关保荐代表人也被处于“9个月内不被受理负责推荐项目”的监管措施。
证监会频频向保荐机构开出罚单,这一方面表明新公司上市后" 业绩变脸现象频繁,新上市公司质量存在很大隐忧;另一方面也表明证监会确实在加大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力度,至少有越来越多的有问题公司受到了证监会的监管,有越来越多的保荐机构收到了证监会的罚单。尤其是从今年来证监会开出的这三次罚单来看,对保荐代表人的监管是越来越严。从“3个月内不受理保荐文件”到“9个月内不受理推荐项目”再到“12个月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证监会对保荐代表人的监管在步步升级。
不过,令投资者倍感失望的是,尽管越来越多的有问题公司受到了证监会的监管,而且证监会对保荐机构的罚单也是频频开出,但证监会对保荐机构开具的罚单,最严厉的惩处也就是警示函。这样的处罚丝毫都无关保荐机构的痛痒,更不损害保荐机构的切身利益,因此,这样的处罚对于保荐机构来说是没有警戒意义与惩处意义的。这就难怪某些保荐机构对“警示函”已经是无动于衷了。如国信证券今年就已领了两张“警示函”,加上去年11月因为" 百隆东方(" 601339," 股吧)业绩变脸而得到的一张警示函,国信证券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就领取了3张“警示函”。或许在国信证券的眼里,警示函就是一张废纸。
因此,尽管证监会加强对保荐机构监管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证监会只是给保荐机构出具警示函的做法却未必合适。至少在证监会的监管口袋里不能只是装着“警示牌”,还要象足球场上的裁判员一员,随身携带有红牌,随时将严重违规的运动员用红牌罚下。
首先,按《证券法》的规定,将保荐机构用红牌罚下。虽然说《证券法》总体是一部“豆腐法”,但对保荐机构的处罚还是比较强硬的。如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如果证监会能够严格按《证券法》来执法,那么证监会的监管口袋里就不能不装“红牌”了。
其次,对于一年之中两次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的保荐机构,可遵循“两张黄牌换一张红牌”的足球判罚规则,用红牌将其罚下场,取消保荐机构的保荐资格。
可以断言,只要证监会把“监管红牌”也装在口袋上随身携带,那么保荐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必将大幅减少。
皮海洲: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撰稿人。1993年入市,十九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述、股票 炒作心得为主,以反映中小投资者呼声为己任,著有《轻轻松松" 炒股票 》一书。
未经和讯网许可,任何机构、媒体、个人不得转载、发布此稿件,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