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牛瞭望塔
李波
本报记者
自2月18日创出2444.80点反弹高点以来,' 大盘已经调整了两个月。目前,从宏观环境来看,利空冲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化;而预期重塑、增量资金、周期苏醒三重信号表明,短期底部已经确立。
宏观经济方面,3月经济' 数据的旺季不旺再度确立弱复苏格局,同时也意味着经济运行短期低点出现。政策方面,国五条、理财新规等利空冲击的边际效应已经递减,其对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渐消化。流动性方面,短期通胀预期回落令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迅速减弱,宏观流动性稳中趋松,目前对于IPO重启的担忧依然存在,不过围绕IPO重启的博弈也封杀了大盘下行空间。
就宏观环境来看,市场运行很可能已经接近箱体底部。而从近几日特别是周五的市场表现来看,短期底部基本确立,大盘有望重启升势。
首先,市场信心恢复,预期开始重塑。伴随指数的下移和利空的消化,目前做多阵营有所恢复。这首先体现在' 创业板指数率先反弹并收出四连阳,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人气和活跃度。与此同时,在周五之前周期板块已经数次出现脉冲式反弹,颇有试盘迹象。而前期破位下跌时成交逼近反弹以来的地量,也昭示着卖盘力度减弱,“地价”信号显现。
其次,增量资金进场。据报道,新批准的2000亿元人民币RQFII额度最快将于本月底启动入市。同时,' target='_blank' >人社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推进中国版“401K”计划,或给A股引入4800亿元资金。另外,有消息称' target='_blank' >证监会正在研究推动将A股纳入MSCI' 新兴市场指数。一旦成立,必将带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大量配置A股。
另外,“带头大哥”欲卷土重来。回顾本轮反弹' 行情,银行板块一直都是市场的风向标:前期高歌猛进成为反弹助推器,中期高位盘整充当定海神针,后期遭遇政策冲击导致大盘转向。解铃还须系铃人,本周五银行板块强势领涨释放积极信号,有望令疲弱的市场快速展颜。
三大信号之下,短期底部或已确立,预计低估值蓝筹股和小盘成长股将成为并行的两大投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