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A股可谓先抑后扬,周一的中阴令市场阴霾密布,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的大幅波动也令投资人士始料未及,这也直接在周初影响到了A股中有色金属板块的表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相较于欧美市场,A股表现出了难得的“抗跌性”,周二、周三、周四,市场呈现出震荡企稳的迹象,“两阳夹一阴”的K线图形更是为后市的反弹奠定了基础。这三天,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缩量盘整,在饱受外界冲击的背景下,A股并没有出现“恐慌性”下跌,反倒是有种“跌不下去”的味道。这种“跌不下去”的情况出现在低于预期的一季度经济' 数据公布后就颇为耐人寻味了。于是,周五的放量长阳应运而生。
周五大涨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指的是从技术层面来看,A股近期出现超跌反弹只是时间问题,在周中' 主力确认了2150点上方的强支撑后,有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起一轮强有力的上攻,将主动权从空头手中重新夺回来,而隔夜国际市场中,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 大宗商品价格超跌反弹给了A股做多的契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盘面上有色金属板块的集体躁动。
但周五沪综指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涨幅确实是在“意料之外”,而这主要归功于银行板块的“王者归来”。由于银行股对于指数的带动作用显著,因此,银行板块的崛起才是指数大涨的源动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令银行板块绝境逢生?主要原因或在于市场对于银行股的看法重新转向乐观,之前银行风险敞口调查以及银行间债券整顿属于“虚惊一场”,有消息人士指出,' target='_blank' >银监会并非要对银行的同业业务进行整顿,只是一次单纯的调研兴起。考虑到银行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加之预期银行一' 季报不会出现明显的负增长,市场对于银行股的看法重新归于乐观。
此外,有媒体消息称,中国正研究如何推动将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结合近期管理层大幅放款QFII、RQFII额度,极力引进海外投资者的行为,这条消息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而一旦中国的A股指数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如MSCI亚太指数等,那么必然引来全球的指数型ETF基金对A股的被动配置,这将解决困扰A股已久的流动性问题。与此同时,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全球热钱流入内地不减反增,似乎都在印证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在重新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五市场的大涨中,沪深300指数涨幅居前,涨幅超过沪综指、深成指、' 中小板指以及' 创业板指数。这种权重股指数涨幅超越小盘股指数的情况并不多见,对此可以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一方面,权重股上涨力度过大将透支后续资金入市的动能,根据经验,这往往预示着A股反弹的持续性一般,短期面临回调压力;但另一方面,如果资金能够持续涌入权重板块,那么其对指数的推动作用或许超出想像,而这需要市场流动性的极度宽裕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显著增强,显然当前市场是不具备的。不过如果A股指数将确定被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则市场环境将发生质变。若管理层确实在推动A股指数纳入MSCI亚太指数等国际知名指数,那么沪深300指数最有可能成为标的,这就意味着一旦此消息属实,沪深300成分股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股,因为全球性的指数ETF资金都必须要被动增加对沪深300成分股的配置,由于目前沪深300整体估值水平已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甚至更为低估,因此不排除有部分机构资金在“抢筹”沪深300。
从技术层面来看,沪综指在2165点即已短期见底,周五的大涨确认了超跌反弹的技术有效性,尽管存在反复,但超跌反弹不会一步到位。但由于周五指数涨幅较大,周一市场或存在短线回调的压力,不过,这并不影响本轮始于2165点超跌反弹局面的形成。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444点调整以来,沪综指始终运行在一条下降通道中,2165点的反弹可视为指数从通道下轨向上轨反弹的起始,后市量能能否持续释放尤为关键,而2273点至2289点的跳空缺口将是第一道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