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通网9月14日讯
上半年里,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可谓一枝独秀,除了清明、端午小长假外,双休日也成了银行3-7天期限产品的主打时间窗口。然而,记者走访发现,这次中秋概念的理财产品不仅较端午期间的产品规模小,产品的理财期限也基本在20天以上,半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屈指可数。银行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受到监管层近期加强对理财市场的规范与整顿的影响。他同时表示,在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纳基数的影响下,9月份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走高。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超短期理财产品降温
记者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期间,南京各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平稳,像清明节、端午节那样集中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揽储的现象并未出现。这期间,广发银行推出了2011年“薪加薪13号灵用钱系列”人民币理财计划中秋特别4天版,"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 深发展(" 000001," 股吧)银行中秋期间也发售了几款超短期理财产品,期限在7天以内。然而,中秋期间更多银行发行的是一些20天以上的产品。例如,9月11日-13日期间," 农业银行(" 601288," 股吧)发售一款保证收益的第93期本利丰理财产品,该产品期限为62天,预期收益率为4.0%;"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发行教师节和中秋节双节专享产品,期限182天,参考年化收益5.5%,5万起售。
事实上,自8月中旬开始,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已经逐渐从市场上淡出。数据显示,8月24日以来,银行发行的115款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其中期限在7天以内的理财产品只有7款,与今年上半年的发行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江苏省分行个金部负责人坦言,监管层目前正在加强对理财市场的规范与整顿,部分银行肯定会对理财产品做出调整。此外,日均存款考核也使得银行对短期理财产品的动力变小,这也是短期理财产品逐渐淡出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品预期收益率小涨
记者还注意到,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发行预期年化收益率曾在6月底达到高点,而在进入7月份逐渐回落,但从9月份开始,新发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开始止降,并在近期出现了小幅回升。其中1个月左右、3-6个月这两种理财期限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在9月均创下新高。
比如," 工商银行(" 601398," 股吧)近期推出的五款中秋节专属理财产品中,20天期限的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达到5.2%。另外,8月份时部分银行的周末理财产品,4天期限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中秋期间的同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0%以上。
" 建设银行(" 601939," 股吧)洪武路网点理财经理张德明表示,新发产品收益率整体再次呈上涨趋势,除了受存贷款利率上调的影响外,主要还受银行考核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近期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纳基数的影响。由于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首要任务,货币环境仍将维持在当前偏紧的水平,加上赶上中秋节、国庆节,市场资金需求较大,货币市场利率或保持较高水平,偏高的资金成本将促使理财产品收益率处于较高水平。
[特别提醒]
中长期资金不妨放长线
记者了解到,目前购买该类产品的客户主要有三类:一是股民,在不是交易日或入市前的观望期,投入部分资金获得一些收益;第二种是一些投资者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就把钱放到这种超短期理财产品中作为中转;另外就是拥有短期闲置资金的企业主,选择这类理财产品作为中转。“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固然划算,但如果是中长期资金需求者不如配置中长期产品。”杭州银行理财部一位经理建议,投资者要根据资金的使用期限来选择理财产品,投资者如果资金使用比较频繁,可以选择无固定期限产品,若长期闲置资金则不妨选择期限长一点的产品。
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也建议,随后的几个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考虑适当配置中长期理财品来锁定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率,比如首选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稳健类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