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14:00消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业内俗称“四所”)一位负责人透露,闪联已经于7月6日正式通过最后一轮投票,正式成为国际标准。闪联由此成为全球首个3C协同领域的国际标准。
闪联工作组相关人士也证实,已经收到ISO秘书处的电话通知,闪联已经通过了最后一关投票,但尚未收到书面通知。
闪联正式晋级国际标准
据介绍,2008年7月6日,我国向ISO/IEC JTC1提交的闪联(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英文简称IGRS)国际标准提案ISO/IEC FDIS 14543-5-4以25票赞成,1票反对,8票弃权的高票通过了国际最终标准草案(FDIS)投票阶段,正式成为ISO/IEC JTC1国际标准。
四所相关人士表示,闪联成为国际标准是我国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新突破,它说明闪联系列标准的技术成熟性、先进性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也说明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已经实质性进入到国际标准的阶段,并将逐渐成为部分信息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引领者。
闪联申请国际标准历时2年
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6月,闪联的IGRS标准1.0版本由原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为国家行业推荐标准,成为我国3C协同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随后,中国开始IGRS提案申请国际标准之旅。
按照流程,从提报国际标准提案到成为国际标准,要经过新工作项目(NWIP)、委员会草案(CD)、最终委员会草案(FCD)、国际最终标准草案(FDIS)和国际标准(IS)等五个阶段。
经过近两年的铺垫工作,中国于2006年4月向ISO/IEC JTC1/SC25(信息设备互连)提交了IGRS国际提案;2006年7月,IGRS提案通过了新工作项目(NP)立项;2007年3月,IGRS提案CD投票通过;2007年7月,因JTV1/SC25无故未及时处理我国提案,我国家成员向SC25投诉并交涉;2007年6月,IGRS第4部分进入FCD投票阶段; 2007年11月,IGRS第4部分提案FCD通过;2008年7月6日,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工作和努力,IGRS国际提案最终成为国际标准。
闪联申请国际曾遭遇国际压力
四所相关人士透露,在闪联提案成为国际标准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国际上多方的压力,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上级机关非常重视,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还以国家成员体身份与JTC1秘书处多处交涉,向JTC1提出质询,为IGRS提案创造了较好的国际环境。
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闪联于2008年7月6日通过了最后一轮投票,正式成为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