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惠普、戴尔等清理库存引发的液晶面板价格连续大幅下降,使得奇美、友达等台湾液晶面板商们不得不抛出了大减产的应对措施,其中奇美宣布,今年8月的减产幅度将超过15%。
然而祸不单行,8月1日,欧盟宣布将把具多功能或新增功能的信息产品(包括液晶面板)归类为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台湾面板厂商希望通过减产来挽回面板价格下降颓势的时候,已经完成了5代甚至6代线折旧的三星电子、LGD却并没有采取相同的措施,与之相反,它们反而加大了投资规模。 三星们的目的已经很明确,就是希望将面板价格的短期下降演变为下降周期,并趁机在下降周期内,重新夺回在全球液晶面板领域的领先优势,并企图借机将中国大陆的上广电、京东方、龙腾光电和台湾地区的翰宇彩晶、华映等中小面板商淘汰出局。 对涉身其中的大陆和台湾地区面板商来说,这次危机将异常严峻。 欧盟新壁垒 2007年,台湾地区取代韩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区域,占有率超过43%。然而如今,台湾液晶面板企业的份额优势要想继续保持下去,却开始面临新的困难。 8月初,奇美电子南海基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7月以来,全球液晶面板行业的大降价让台湾面板业者感觉到冬天即将来了,“但现在更麻烦的是来自欧盟的新政策壁垒。” 据上述人士介绍,自2006年起,欧盟以税则附注等法规形式,将原本属于信息科技协议涵盖范围内的信息产品,如液晶显示器、具硬盘的机顶盒及具影印、扫描与传真等多功能的事务机等新科技产品,归类为家电,并将征收6%-14%的关税,近日这一规则将正式实施,对19英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等都将征14%的关税。 据悉,2007年,台湾对欧盟的液晶显示器出口金额高达1400亿元新台币,而近日欧盟宣布,2009年开始对19英寸以下的液晶显示器同样征收高达14%的关税,这对台湾的友达、奇美、华映等企业来说将是重大利空。 市调机构DisplaySearch中国区首席代表张兵表示,面板厂商在欧盟的工厂出产产品不在关税针对之列,欧盟东扩后,由于东欧的波兰、捷克等国工业基础薄弱,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电子企业到东欧投资设厂,欧盟出台了新的关税政策,以强迫台湾企业到当地投资设厂,“而韩国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则更早。”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LGD就在波兰建设了液晶模组工厂,来规避欧盟可能推出的关税新规定,而三星电子也在2006年于捷克建设了其液晶模组工厂,并在今年3月宣布将追加投资2.133亿美元。 台湾企业在东欧设厂相对较慢,直到2007年初,友达才宣布将在捷克修建一家年产50万张液晶面板和50万部液晶显示器的工厂,该工厂已经在2007年底投产,但是其规模远小于LGD在波兰的工厂,而奇美、华映等企业至今仍未到东欧投资。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