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各大机构都在竭力推荐新兴成长行业时,众多投资者会在思维惯性中想当然地将信息技术、航天军工等划归其中,而丝毫没意识到那些新晋诞生的品牌家纺、升级后的传统奶粉,及具备防雷功能的突破电气插座,同样是消费升级背景下的蓝海。当几年前A股市场风光无限而直奔6000点的途中,有多少人会将资金前瞻地分配到黄金市场,继而享受此后不亚于股市的黄金牛市?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习惯于遵循“惯性思维”模式,这样便出现所谓的“羊群效应”。出于归属感、安全感和信息成本的考虑,小投资者会采取追随大众和领导者的方针,直接模仿大众和领导者的交易决策,进而产生非理性行为。这样一来,通常在决策之后,多数人会以“后悔”两字收场。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呈现前所未有的“井喷”之势,收益率亦一路走高,并导致产品短期化趋势明显。于是,在跟风心理与惯性思维的驱使下,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锁定在“短期”两字,而很少有不被惯性思维牵着鼻子走的冷静者细心算算账。事实上,虽说连续" 加息后,目前短期产品的收益率基本维持在4%至5%左右,抑或达到6%,但这种收益率虽说“看上去很美”,却会由于产品可能出现“空档期”而导致绝对收益缩水。
诚然,在CPI居高不下的当前,制定适宜的理财规划并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以防止财富缩水,对每个家庭都是必须的。但投资者需要明确一点,并非当下的热门品种或备受追捧的市场就一定是最有利的“抗通胀”法宝。相反,如果换一种思维,保持足够的清醒与冷静去适当潜伏于那些尚未被绝大多数人挖掘过的品种,或许未来某个时候会收获惊喜。要记住,投资制胜离不开思维的变通!
(王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