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电子监管码事件背后:引发的不仅仅是诉讼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一枚小小的标签引发了诉讼,这枚标签的名字叫电子监管码。一个多月来,围绕这枚标签,引发了一场热闹的诉讼。 这场被称为反垄断法第一案的案件是8月1日由四家防伪企业开始发起的,此后增加到8家防伪企业。这些防伪企业诉称,国家质检总局强制要求所有产品必须贴上这样一枚标签,并加入一家合资公司经营的电子监管网的行为涉嫌行政垄断,因此将国家质检总局告上法院。 现在这个诉讼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案件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对于事件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一枚小小的标签引发了诉讼,这枚标签的名字叫电子监管码。一个多月来,围绕这枚标签,引发了一场热闹的诉讼。

这场被称为反垄断法第一案的案件是8月1日由四家防伪企业开始发起的,此后增加到8家防伪企业。这些防伪企业诉称,国家质检总局强制要求所有产品必须贴上这样一枚标签,并加入一家合资公司经营的电子监管网的行为涉嫌行政垄断,因此将国家质检总局告上法院。

现在这个诉讼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案件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对于事件更深刻的背景,仍然鲜为人知。

这一枚标签引发的不仅仅是一个诉讼。

它不仅仅关系到一个行业——原告方,防伪行业的生存;还关系到许多行业——食品、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和化妆品等生产行业的发展;还涉及到我国物流系统的改造和超市系统的巨大改造;最终,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次消费也都可能将因此增加3分钱。

9月4日,北京市一中院已经裁定不予受理此案,防伪企业的代理律师周泽告诉本报,9月15日他们会去上诉。

中信国检的“价值空间”

中信国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信21世纪公司之全资子公司及中国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究其本质,中信国检是一家增值服务提供商。要提供信息服务,则需要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的数据库取得资料。其盈利主要有两块,一块是通过运用数据信息”的收费。

对此项目的价值空间,中信21世纪集团董事长王军在2008年7月30日公布的2008年年报中表示,基于电子监管网这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创造每年2000亿的价值空间。

2005年4月11日,中信21世纪集团董事长王军在香港表示,该平台计划“到2006年9月将实现470万家企业及5万亿个电子监管码的容量”。

如果按5万亿个电子监管码计算,就信息费一项,假设查询率为1%,按每次查询收费0.3元(今年5月电子监管网公开的收费标准,已于8月29日停收)计算,信息费将高达150亿。

除了信息费,企业想要进入电子监管网,每户每年还需要至少600元的服务费,如果以王军预计的470万企业计算,仅此服务费一项,每年也将有 28.2亿入账。

但是,记者9月8日拨打电子监管网的声讯电话时,电话中传来的声讯介绍说是“查询电子监管码,免收信息费”。中信国检作为一家增值服务提供商。盈利主要有两块,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块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收费信息查询。关于为什么自8月29日起免费,截至发稿前,中信国检的董事长陈晓颖并未答复本报记者的询问。

而另一项,根据入网企业需要挖掘开发的信息服务的收费,依照最新的入网介绍,将与企业具体约定。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公告,质检总局信息中心的出资实际上是由中信21世纪垫付。质检总局就此表示,他们已经在今年的4月份退股,但是记者查阅香港联交所中信21世纪的公开信息,并没有此项公告。

而依照记者获得的2005年7月25日的中国银行(1'>2'>3'>下一页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经济复苏低迷获验证 A股“情绪市”渐变“经济市”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