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调控措施频频,房地产行业风险几何?风险之中是否存在投资机会?诺亚(中国)财富管理中心今日发布其研究部关于地产行业风险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认为,房价下跌趋势已经形成,房地产行业短期风险将延续,但在可控范围内,根据测算,从目前到 2012 年年底,预计全国平均房价的最大跌幅为 3.5%,未来房价增长幅度将明显减缓,房地产业中长期仍向好。投资机会方面,建议关注开发类和运营类的房地产基金。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调控不动摇 短期风险将延续
刚刚结束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打消了市场上随着地产调控效果初显和多地“限购令 到期而产生的房地产调控将放松的预期。
在调控“不动摇”的大环境下,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短期风险仍将延续一段时间。房价的下跌趋势已经形成,各大城市尤其是二线城市库存压力很大,开发商资金紧张局面加剧。
然而,地产调控何时松、何时紧,其中的微妙平衡是需要巧妙把握的。
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粗略计算,房地产开发投资对 GDP 增长
率的拉动在 1%左右。如果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下滑,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尽管从长期看,经济结构调整、降低宏观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为中国的必然选择,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非一日之谈,宏观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较难在短期内解决。从短期看,房地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决定了不能过度调控房地产。当房价下跌和房地产投资过度下滑时,选择放松调控成为一种必然。
预计至明年年底全国平均房价最大跌幅为 3.5%
目前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的政策包括限购令、信贷紧缩、利率上调、' 房产税等。限购令主要抑制了投资、投机和高端需求,而信贷紧缩、利率上调则既影响了投资、投机、高端需求,也影响了刚性需求,房产税则将从长期影响到投资需求。从长期看,未来的需求将主要由刚性需求构成,刚性需求与收入挂钩,未来的房价增长幅度将明显减缓。
根据国际经验,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强的抗跌性。历史数据显示,除了日本和中国香港,多数国家的房价在下跌周期中,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调整幅度均在 20%以内。
对于中国香港 1997-2003 年的地产泡沫破灭和日本 20世纪 90 年代后的地产泡沫破灭,中国内地不会发生类似情形。一方面,中国内地的信贷结构对房地产的依赖较低,另一方面,中国内地实施资本管制,受外资的冲击较小,并且中国内地的城镇化进程仍将继续,本次调控为政府主导的泡沫挤出的主动行为,而非中国香港和日本内生泡沫的自然破灭。
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内地平均房价下跌幅度仅为 1.65%,下跌幅度超过 10%
的城市仅有 2 个,即广州和深圳。同时,诺亚研究发现,2000 年以来房价收入比的变化是引发政府调控的重要因素,自 2000 年以来房价收入比呈现趋势向下格局。根据房价收入的变动规律及历史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从目前到 2012 年年底,预计全国平均房价的最大跌幅为 3.5%。
未来投资机会:低点介入房地产基金
当前的调控政策既影响了投资、投机、高端需求,也影响了刚性需求,未来政策调控首先将在降低刚性需求购房者的负担方面有所作为。基于房地产的重要作用及对房价下行空间的预测,2012 年上半年政策放松的可能性较小。按照目前房价的下跌速度结合未来几个月加速下滑的可能性,2012 年下半年进入下跌临界点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出现中小开发商倒闭大规模增加的现象,2012 年下半年具备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但是,在缺乏对冲工具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房价报复性反弹,预计政策不会全面放松,主要方向是降低普通购房者的购房负担(如降低普通住宅契税、抬高普通住宅认定标准等)、放松限购的范围等。
对于未来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诺亚研究认为,随着房产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完善,房价长期增长趋势减缓,直接投资于成熟住宅的获利空间较小。房地产' 信托的兑付风险加大,以新换旧的信托产品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对于中小开发商为融资主体的信托产品,建议保持谨慎。对于开发类和运营类的房地产基金,则可以低点进入市场,获得较低价格的土地或者并购低价折价出让的房地产项目具有较大的获利空间。对于房地产股票 ,市场上确实存在着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并且估值较低,具有一定的长期投资价值。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