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多白领翘首期盼的年终奖,而今大多已落袋。而无论年终分得多少,都要过税收这一关。近日有报道称,上海浦东某软件园项目负责人吴先生当知道自己年终奖有17万时喜出望外,但公司财务告诉他,税额要近7万,他真正能够拿到手的不足11万。虽然新闻报道将此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年终奖的税率级差,但广大网友在各自的反馈中发现,相同的年终奖数额,在不同公司的缴税金额却有很大的差异,扣税会因公司财务的算法而异。
按理说,缴税是为国家做贡献,广大纳税者该为此感到光荣,但面对近年高涨的物价,辛苦赚得的钱,总是希望能多留下一些。尤其随着年岁增长,对钱的在乎程度越来越高,并不是人变得世俗,而是生活要求我们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曾经作为 “年轻”、“青涩”代名词的“80后”们,以前聚会谈理想,而今话题是“艳羡”那些可以免征或少征年终奖税率的国家和地区。这个说在菲律宾年终奖和福利补贴、体育竞赛奖金等收入不列入纳税范围,那个讲在香港地区,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各类免税政策。
当然,国人对于年终奖的关切也和“过年”情结有很大关系农历新年比其它任何节日都重要,年终奖也因此比其它任何时间的收入有更为特殊的含义。孝敬父母买礼物,关爱子女包' 红包,亲友走动表心意……“礼尚往来”是古训,也是过年必修课。无论是刚工作的小年轻,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流砥柱”,抑或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年终都想要多多的“米”。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人人期望“不要动了我的年终奖”。
(读者 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