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春节因素影响,连续5个月下滑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出现反弹。昨天,国家" 统计局公布的最新" 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5%,比去年12月份4.1%的涨幅提高0.4个百分点。业界预测,2月份CPI将明显回落,但全年通胀压力仍不容轻视。
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0.5%,成为推高CPI的最主要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3.29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8.7%,水产品价格上涨13.2%,鲜菜价格上涨23%。据测算,在1月份4.5%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
除食品价格上涨外,CPI指数统计覆盖的其他七大类商品价格也全面上涨,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上涨3.7%,衣着价格上涨3.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6%,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上涨1.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分析,1月份CPI的反弹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但反弹幅度超过预期,这与双节因素和季节性因素有关。气候寒冷会对蔬菜价格造成影响,同时1月份返乡务工人员较多也使得服务业价格上涨较大,但剔除季节性因素和节日因素,CPI价格应该是处于回落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7%,不仅连续6个月走低,也创出26个月来的新低,反映出工业制造的持续收缩趋势。同时,1月份PPI环比也出现了0.1%的降幅。为何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走低而消费价格指数大幅反弹?对此,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曹建海分析,经济增长减速、工业生产整体产能过剩是PPI回落的原因,但即便如此,工业品经过销售环节、服务环节进入消费终端时,劳务价格攀升等因素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工业品生产环节的价格回落。总体看,PPI走低有利于抑制粗放型、低附加值、高排放的产业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反弹不具可持续性?
面对1月CPI涨幅超预期的情况,一些学者认为应当调整对后续月份乃至全年的CPI预期。
曹建海研究员分析,1月CPI上涨4.5%既有春节因素,也有长期性因素,即前两年宽松货币政策的后续影响。到目前流动性依然非常充裕,没必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大的调整。他预测,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上行,电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加上国际大宗商品的输入性通胀因素,使得今年CPI压力依然较大,可能会在4%以上的水平。
"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则认为,1月份CPI的反弹不具有可持续性,节后将明显回落,2月份环比涨幅从1.5%回落至0.3%以内的可能性较大,同比涨幅可能大幅回落至3.5%附近。他预测,今年全年CPI涨幅应该在2.8%的水平。
汇丰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孙君玮表示,春节之后CPI将延续回落态势,总体而言,2012年通胀压力并不构成主要的宏观经济风险,CPI回落将为适度宽松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创造空间。
热点
市场难觅低价鲜菜
春节期间,菜价的大涨令居民印象深刻。
腊月二十七和正月初八两天,记者先后到南城光彩农贸市场探访,平日里营业的上百家菜摊萎缩到三十来家。光鲜可人的蔬菜依然品种丰富,但价格也令人咋舌:蘑菇每斤8元,黄瓜6元,西红柿4.5元,四季豆5元,圆白菜3.5元……几乎就找不到单价2元以下的品种,涨幅最高的圆白菜,价格比平时翻了两三倍。
国家统计局的环比数据显示,1月CPI比上月上涨1.5%,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1.3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26.1%、5.6%和7.2%,三项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个百分点。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统计部刘通告诉记者,历年春节都是鲜菜价格最高的时候。去年2月份至今年1月初,新发地蔬菜均价一直低于上年同期,但从1月7日开始,则高于去年同期,月底又开始低于去年同期,春节因素影响非常明显。去年春节,新发地蔬菜加权均价最高达到每斤3.55元,今年春节最高为每斤3.49元。其中洋葱、土豆、萝卜、白菜等大路菜均价比去年春节下降,但豆角、辣椒、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涨幅要超过去年春节。从2月份开始,新发地蔬菜价格已经平稳回落。
" 商务部监测数据也显示,2月第一周蔬菜价格开始回落,单周环比跌幅为5.8%。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鲜菜涨幅偏高带动食品价格上涨,是1月CPI涨幅反弹超预期的重要原因。
与粮食肉禽蛋奶等不同,蔬菜属于速生食品,生产周期很短,而且已经在保温大棚中广泛种植,眼下的高价格恰恰能刺激后期蔬菜生产,由此将带动未来蔬菜价格的回落。预计2月菜价涨幅将大幅走低,对后续月份CPI的影响应该也不大。
记者手记
发改委:CPI将稳步回落
针对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环比上升1.5%,同比上升4.5%,国家" 发改委昨天表示,节日性、临时性因素推高1月份CPI,后期价格总水平将稳步回落。
1月份猪肉、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5%、23%,影响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0.75和0.67个百分点(两项合计达1.42个百分点),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反弹的主要原因。国家发改委认为,肉、菜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受节日需求增加和春节期间部分地区恶劣天气双重因素的影响,其他各类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当前,我国农业连续八年稳产增产,生猪和蔬菜生产总体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充裕。据" 农业部统计,去年10月以来我国生猪生产恢复较快,春节后生猪价格将有所下降;随着天气转暖,蔬菜上市量增加,价格也将逐渐下降。国家发改委表示,随着临时性、节日性因素的消失,价格总水平涨幅将稳步回落。
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推进平价商店建设,促进产供销一体化,降低流通成本;加强民生价格监管,清理规范不合理收费,切实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