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法玛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其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该假说包含三个要点:
第一, 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 股票 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 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 股票 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即,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地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 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
第三,股票 的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 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 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 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
“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意味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唾手可得之物。在一个正常的有效率的市场上,每个人都别指望发意外之财,所以我们花时间去看路上是否有钱包可捡是不明智的,我们费心去分析股票 的价值也是无益的,它浪费我们的心思。
当然,“有效市场假说”只是一种理论假说,实际上,并非每个人总是理性的,也并非在每一时点上都是信息有效的。有意义的是,在提出自己的理论30多年之后,尤金·法玛因为“有效市场假说”成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 (作者系特约撰稿人、职业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