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创业维艰,大家肯定都是深表赞同。可是如果投资人喊一句“投资同样维艰”,估计好多圈外的人要吐槽我们矫情了“把钱花出去还不容易?!”如果你也这么想,那我特别诚恳地发自内心地跟你讲:“大兄弟,你寻思啥好四儿呢?” 尤其是一个刚入行的新人,在专注早期科技领域投资的机构里,每个月都要看到上百个项目,说到遇过的雷和套路,真是满纸经验谈,一把辛酸泪。


什么是风口做什么——“专注PPT讲故事30年” 某公司2014年融资的时侯说自己是O2O,2015年融资的时侯说自己是共享经济,2016年说自己有客户大数据,2017年摇身一变就要做人工智能。 某前沿技术公司核心团队全部来自Stanford、MIT、剑桥、牛津等(反正你知道的名校都有),背景属实,但是,该团队的技术跨度实在令人惊叹,什么是当下的技术热点就做什么。从大数据到IOT,从人工智能到自动驾驶,我们猜测他们明年就要做AI医疗和基因测序了。 吐槽:不是每一种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每一家有数据的公司都能做人工智能。哪个领域火就做哪个,还真把自己当Elon Musk了!


政府/军工项目最神秘——“这个我们不能告诉你” 某高科技公司号称之前已经有10年技术研发积累、落地的历史,但只服务于政府,每年收入好几亿。由于保密原因查不到关于公司前身的任何公开报道、专利注册,更不能对之前客户进行相关尽调。 吐槽:以保密为由完全不透露技术细节、不让访谈的项目都是耍流氓!很多to G的公司也是可以做客户调查的。作为一家专门投资硬科技的早期基金,我们访谈调研过的对象包括公安、监狱、军队。

尖端科研成果前景远大——“我们已经在实验室研发成功了!” 某集成电路公司声称自己领先全球,成功研发出了功能强大的创新型芯片,市场应用前景巨大,公司的创始人也确实在此新技术领域著作专利等身。 吐槽: 这款芯片确实已在前端设计和封测阶段取得成功,但由于采用了新型材料,韧性差,良品率极低,导致生产成本远高于目前的通用方案,完全无法实现投片量产。在我们为高精尖的实验室研究成果惊叹时,不要忘了从实验室到市场应用往往是咫尺天涯。 某新材料公司拿出样品说已经成功研发了一款新型的高分子材料,性能指标远超市面上所有其他竞争对手," 商业价值巨大。 吐槽:新材料在前期实验室阶段主要靠材料科学的人才推动,而实现量产还需要联合化工、机械等多个学科的人才一起研发。从实验室产品到量产,需要攻克的难关以及经历的时间往往要比预想的要难和长,很多的情况下可能永远无法实现量产,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从0到1,而有多少刚入行的科技投资人会在这里折腰啊。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