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焜耀一度有机会合并奇美,成为全球产能最大面板厂,却和机会擦身而过
导读:台湾《商业周刊》今日刊文称,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与奇美创办人许文龙,两人在11月14日早上的合并记者会,宣布群创合并奇美电的购并案一出,被许文龙形容为成吉思汗的郭台铭,一脚踏进面板业,引发全球面板业的大" 地震。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一年前,《商业周刊》在高铁上近一个小时的独家专访中,奇美创办人许文龙首度松口:“奇美可以换头家,不一定是许文龙!”
一年后,许文龙真的实现承诺,他帮奇美电找了另一个新头家——郭台铭。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与奇美创办人许文龙,两人在十一月十四日早上的合并记者会,宣布群创合并奇美电的购并案一出,被许文龙形容为成吉思汗的郭台铭,一脚踏进面板业,引发全球面板业的大地震。
两大原因让郭台铭出线
雄霸台湾面板业十年龙头地位的友达光电,在郭台铭的合并动作一出,落居第二,全球排名也从第三,掉到第四。
合并奇美之后,鸿海集团除了巩固了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的来源,在中、小型面板都有和友达一拚的本钱。
11月14日的记者会上,郭台铭说,只花了一个小时,就谈定奇美这个亲家。
事实上,奇美电打算出售的想法,早在一年前,本刊独家专访许文龙时,奇美电早就陆续展开,因而当时许文龙才会“有感而发”的说出奇美电可以换头家的说法。
当时,许文龙的第一对象,是面板同业友达。只是为何两个星期前突然急转弯,许文龙决定把奇美电嫁给群创?
“你去问李焜耀啊!”一位鸿海集团高层主管如此说。
友达董事长李焜耀,最早与许文龙展开洽谈的面板厂之一,李焜耀也比郭台铭,更早拜访许文龙。
一位友达集团内部人士指出,“友达几乎是全体总动员,KY(李焜耀)的想法是,台湾面板整合成一家,跟大陆合作,对抗韩国。”
李焜耀原本期待,友达与奇美电的合并,成为世界第一对抗韩国。然而,许文龙在合并记者会上说,“一边是博士(友达),一边是硕士(群创),但(硕士)比较会赚钱。”最后,让许文龙选择硕士的关键理由有两个:奇美招牌和供应链。
在许文龙眼中,面板是个百年难得一见产业,他希望为奇美留下一个名,要求“奇美”这个名字仍得出现在合并后的公司名称上,这点李焜耀无法接受。
郭台铭为了娶得奇美电这个美娇娘,愿意将存续公司群创,“改名”成奇美电子。郭台铭为了让许文龙赢得面子,在记者会上还纠正记者用词,他说,“这不是购并,而是合并。”就怕给人小吃大的印象。
其次,友达与奇美两者的供应链布局重复甚多,位子怎么摆是个大问题。以背光模组为例,奇美电有奇菱,友达有奈普;控制晶片,奇美有奇景,友达培植瑞鼎,光是供应链要整合就是一大困难,但是和群创就比较没有供应链的问题。
对于许文龙来说,奇美的供应链,都是他领头,才让大家愿意投入,假设因为合并有所变动,会觉得对人家很“拍谢”(抱歉)。
但上述这两大要求,郭台铭却愿意,且无条件接受。
这也是为何,在和群创合并的记者会上,许文龙首先强调的就是“所有跟奇美签的约,通通都不变。”双方可以一拍即合。
宣布后 李焜耀到处开会
郭台铭下了一步活棋,把李焜耀从台湾的面板一哥,变成老二,难道李焜耀就此失去机会了吗?
“友达是少了一个敌人(编按:指奇美与群创合而为一,少了一个对手),多了很多朋友。”摩根士丹利面板分析师王安亚观察,合并后,面对更强大的新奇美,面板厂客户将大洗牌,防鸿阵营订单将涌向友达。
李焜耀在第一时间得知群创并奇美的消息后,友达的“防鸿”大战,已进入备战状态。
" 星期六(" 002291," 股吧)早上,当群创、奇美记者会结束没多久,李焜耀已经马不停蹄的在台北市到处开会,除了和副董事长陈炫彬、总经理陈来助讨论策略,李焜耀也忙着跟重要策略伙伴盘点手中资源,因为群创并奇美后,产业生态已经产出剧变,形势变化已把李焜耀推上“防鸿总司令”的宝座。
对李焜耀来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与郭台铭交手。
在记者会上,郭台铭突然说到:“现在友达当成宝的SiPix,我才是SiPix创办人。”郭台铭这话一出,让在场记者摸不着头绪。
现在被友达视为秘密武器的电子纸公司SiPix,创办人之一梁荣昌在创办初期因为需要资金,引入鸿海。
后来因为电子纸市场尚未成熟,鸿海要求SiPix从美国搬回台湾,并裁员75%。
当时SiPix有一半都是大陆人,根本无法到台湾,这让一手带大SiPix的梁荣昌萌生退意,后来鸿海也因为看不到电子纸市场而全面退出,到最后鸿海只学到电子书组装技术。
鸿海退出SiPix后,让友达捡了个便宜。今年三月友达花三千万美元投资,取得31%的股权,后来改名为达意科技,迎向今年爆发的电子纸商机,让郭台铭错失一个掌握关键技术的机会。
这次郭台铭拿下奇美电,忍不住点出这段故事,算是报了李焜耀拿下电子纸技术的一箭之仇。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认为,友达不一定是合并案中的当然输家。
因为,客户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且新奇美从上做到下,这从显示器、TV第一大组装厂冠捷传出转单可看出,短时间内,友达可以扮演无品牌,无组装的独立面板厂。
“现在整个局都改变了”,长期倡导面板业应整并,王安亚下了这个定论。
他认为,竞争对手减少,体质也更强,对台湾面板产业是好事,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友达将会遇到更强的竞争对手。
友达与新奇美,两者产能差距不大,但是系统组装能力却差很多。王安亚分析,新奇美拥有群创系统组装的能力,和大出海口,友达势必要加强后段系统组装,而且效率要直逼鸿海才行。
原本,友达长期的策略是希望由佳世达担任组装的大任,成为友达的大出海口,而持续往品牌迈进,李焜耀始终觉得没有品牌就没有面板定价权,这是友达长期的目标。
但无奈佳世达在生产效率上依旧无法跟上同业的脚步,现在反倒让郭台铭抢先合并奇美电,做到上下游一贯的组装模式。
广达、纬创可望加入抗鸿
目前友达内部也成立电视组装部门,但是并未大规模扩张,未来面对鸿海庞大的竞争力,现在李焜耀的选择,就是寻找与鸿海竞争的系统业者,组成一个防鸿联军。
李焜耀手中的“抗鸿”联军的第一大王牌,首推笔记本电脑代工龙头广达。广达目前是友达的第二大股东。
第二张王牌,就是今年遭到鸿海抢走新力液晶电视订单的纬创,再加上友达与纬创过去都是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的子弟兵,双方进行合作将是指日可待。
现在最值得李焜耀费心的,也是防鸿联军战力能否赢过鸿海最关键的角色,就是与广达竞争第一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宝座的仁宝电脑。
就在群创宣布合并奇美电二天后,面板界传出另一颗震撼弹:华映总经理邱创仪宣布辞职,同一时间,传出仁宝电脑总经理陈瑞聪未来将接任华映副董事长。
仁宝今年先是将连年亏损的统宝卖给群创,后来又参与华映私募案,投资华映七十亿元,成为持股19.9%的第二大股东。
为何仁宝今年来在面板界的布局动作频频?
鸿海今年大举跨入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组装,在这两个产品线上和仁宝成为直接对手。
仁宝很想跨入液晶电视代工,但仁宝不像广达拥有友达的支援,因而急于布局面板来源。
一位面板零组件厂商透露,“原本仁宝的算盘是想和奇美策略联盟。”奇美总经理王志超刚上任时,决定让奇美转型,从需要大量人工但毛利微薄的后段模组厂抽手,而一直想做大电视组装的仁宝陈瑞聪则想打造电视组装的供应链,两者曾经谈过合作可能,也是一个完美组合。
仁宝动向,将成决战关键
现在奇美被郭台铭一手拦截,原本期待布局液晶电视面板零组件的陈瑞聪,不得不将布局重心移到华映。仁宝将在华映11席董事里,占有5席董监席次,成为主导华映的势力之一。
仁宝成了防鸿军团的关键第三势力,再加上仁宝旗下的统宝并入群创后,仁宝将拥有少数新奇美电股权。对于陈瑞聪来说,究竟是仁宝和广达在笔记本电脑上的一哥之争的面子问题大?还是跟鸿海的竞争冲突更大?
广达与鸿海,未来谁是仁宝的主要敌人?将决定陈瑞聪投入友达阵营,或者持续维持关键第三势力的角色。
对李焜耀而言,如何拉拢仁宝,对抗鸿海成为他变成面板界“防鸿总司令”最重要的关键。 合并大戏落幕,真正的拉拢大战才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