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网(博客,微博)》记者 许竞】“
02年医改错就错在建设医院靠国家投钱。而医生挣钱靠自己,让自己去挣饭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向纪念新医改三周年”论坛上表示,2002年医改的思想是错误的,导致医疗服务盲目商品化。而没有明确“医生”才是医改的主体。
杨燕绥表示,医生开“大处方”是为了给医院还贷款。“(公立医院)建设靠国家,而国家管不了那么多公立医院,却又说是公立的,所以这是一个很虚伪的现象。迫使医生去开大处方。”
杨燕绥介绍了全世界对医生的三种补偿机制。第一种是公立医院给医生发工资,如英国;第二种是医疗保险基金向医生进行支付,如美国;第三种是患者自己支付。而中国正在走上第二条道路,全民参保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但是,杨燕绥认为,要发挥医疗保险基金的付费方式还需考虑两个因素,即基金产权的所有者,以及基金的具体流向。
“除城乡居民的医保基金中带有部分政府补贴,剩下大部分人都是企业、个人参保。”杨燕绥说,“因此,医保基金产权所有者的确定尤为重要。谁所有,谁决策。”
就基金的流向问题,杨燕绥认为,医疗保险基金应主要用于购买医疗服务。“在美国很清楚,医疗保险基金70%付给了医生。剩下的30%,15%用于药物的流通,15%用于行政费用和补偿。分得很清楚。但是,我们现在30%用于医生,70%用于补偿医院。”
杨燕绥认为,中国包括公立医院的在内的各医院,都没有财务制度。“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显然难以规范。我们在后面加强医保制度谈判过程中,要加强,医保基金到底是干什么的。”杨燕绥说,“大家缴费是为了什么?显然我们是为了购买医生服务,而不是为了给医院盖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