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炜
一边是IPO重启导致股指创出5个月来的低位,' 上证指数1月6日收盘跌至2045.71点,直逼2000点大关;另一边市场上有关大牛市即将到来的声音接连不断。除了' 券商年度策略报告几乎集体看好2014年股市,有的研究机构预测2014年可能再现“5·19' 行情”,更有阳光'私募公司表示“一个史无前例的大牛市正在酝酿”。
A股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牛市论”一浪高过一浪,并非机构与市场人士苦中作乐,而是反映出多年熊市的煎熬。尽管上证指数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有过涨幅近110%的反弹,但严格意义上说,自2007年10月的6124点跌落至今,始终没能摆脱漫漫熊途。刚刚过去的2013年,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6.75%、10.91%,连续四年跑输全球主要股市。有媒体统计称,过去6年中,A股市值蒸发了近8万亿元。
“久旱盼甘霖”,市场各方对牛市充满期待。监管层致力于给中小投资者撑起保护伞,多项保护性政策接连出台,投资者盼望改革红利成为A股反转走牛的助推器。马年将至,网民发现了一个新的吉祥符号——“马上有”。股民也随之憧憬股市“马上有牛市”,希望A股马年展现“龙马精神”。
应该说,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国九条”出台,对A股市场是重大利好,有利于提升A股投资价值,奠定了未来牛市的基础。监管层推动市场化与法制化两大轮子,将夯实A股市场发展的基础,使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
然而,美好的愿望虽有助于振奋人心,却不等于A股立刻踏上“史无前例的大牛市”。短期而言,投资者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A股主板很可能维持震荡,大幅下行的空间有限,上行动力同样相对不足。' 创业板公司被寄予继续展开结构性行情的厚望,但市盈率高企及' 新股发行大量涌来,成为其再创新高的两大阻力。
2014年股市资金面的考验并不轻松。一方面,市场整体流动性或仍然偏紧,业界普遍预测金融机构难以摆脱周期性的“钱荒”。'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日前向媒体表示,未来“钱荒”存在常态化的可能性。此外,' 美国QE退出带来的影响,是2014年一个令人关注的不确定因素。
另一方面,A股市场将同时遭遇IPO、再融资、' 大小非套现等三股“抽血”的压力。其中,IPO来势之凶猛,已在新年伊始令投资者有所感受。IPO重启的第一和第二周,将分别有8家公司和18家公司新股网上' 申购。另据普华永道的最新预测称,预计2014年A股IPO市场数量有望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超过300宗,融资规模可达2500亿元。
回顾A股历史可发现,新股发行不决定股市中长期走势,但IPO过猛对二级市场并非毫无伤害。2011年A股“史上第三高”的IPO融资额,遭遇的是“史上第三熊”的二级市场表现。在资金面本不宽裕的大背景下,2014年A股能否顶住IPO压力并走出反转行情?多数投资者暂持观望态度。监管层表态的“多渠道引导境内外长期资金”,还属“远水难救近火”。
A股大牛市还需要跨过的一个坎是宏观基本面。1月6日,沪深股市破位下跌,利空因素之一是机构普遍预测2013年四季度GDP增速相比三季度有所回落,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7.6%。投资者担心:虽然高层给出了明确的经济增长方向和预期,中国经济奇迹的“第二季”令人期待,但短期来看,经济增速未必能够对股市大涨构成强大的刺激力。即便2014年GDP增速较2013年略有回升,可对A股难以称之为特别大的利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4年一季度是不是A股大牛市前的“最后一季”?目前来看很不确定。当然,A股低估值会吸引更多“冬耕”的长期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