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
市场和私募
市场的分化会继续演进,私募投资会更多的集中在服务行业,现在私募资金有了更好的进入
市场的渠道,尤其是投资这些高新产业,所以如果说想要让私人
资本进入
市场的话高新领域会是一个很好的介入点。
“第八届
全球PE北京论坛”于2016年12月10日在北京" 香格里拉饭店召开,由中国股权投资
基金协会、北京市
金融工作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股权投资
基金协会联合主办。会上,
全球" 新兴
市场股权投资
基金协会主席兼CEO" 罗伯特·范·茨威顿先生发表了精彩演讲。

市场,尤其是中国
市场" />
以下是演讲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有删减):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们是专注于" 新兴
市场私募投资的
全球行业协会,是独立的非盈利组织,在
全球的会员超过了300家,这些会员在
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业务,管理资产超过了一万亿
美元。为所有会员提供
数据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获取信息,并且提供相对的经验分享和法律的指引,这个是我们的核心要务。今天我的发言包括新兴
市场私募投资的
趋势介绍,尤其关注中国
市场的情况,从国际投资人的角度进行解读。
忽略新兴
市场,会错失打入
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机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新兴
市场私募发展的
趋势,2016年1到3季度,我们发现
融资额下跌了,是从2014年、2015年持续到了现在,而现在总体的投资额也下降了,这使得新兴
市场面临更大的问题,包括像
货币贬值的一些问题。其实私募是非常新兴的行业,也不超过50年发展历史,随着这些新兴
市场的发展,我们发现
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2012年,大部分新兴
市场都是属于买方的和增长性的产品,而现在我们看到有更多的私" 有信用的产品还有房地产,包括了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些产品。
尽管新兴
市场面临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仍然代表着高速增长。2015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新兴
市场的
全球GDP占有率达到了60%左右,
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是新兴
市场的人口,那这些新兴的城市应该说在这个高增长当中贡献了非常大的份额。
全球城镇化是否会带来65%甚至70%的
经济增长,事实上当我们看到
机构投资者在发展中
市场的投资情况,如果说你还要忽略新兴
市场而专注于在发达
市场投资,你会错失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你错失了一个打入
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机会。我们同时也看到一个脱节的情况,新兴
市场的私募投资的募资额和投资额占到的比重还是很小的,募资额在10%左右,在2016年达到8%,而投资额在6%,我们看到三分之二的人口实际上只带来了私募的
融资额和投资额8%,这个是我们目前面临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一下这个问题,与发达
市场相比,新兴
市场是开发不足的,未来还有很多增长的潜力和空间,这个是中国的情况。
消费在不断的增长,在2010年的时候新兴
市场的消费大概在26万亿,而在2015年的时候新兴
市场的消费大概是34万亿左右,超过了
全球40万亿消费的一半。500强从地域分布来看的话,这些公司的分布情况已" 经开始从发达
市场转移到了更多的新兴
市场和新兴
经济体了,这是一个
全球的
经济重心向
市场转移的
趋势。除此以外,很多新兴
市场公司的成功是有机遇可循的,发达
市场可能有很多的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而他们与
资本的连接是更便捷的,除了获得
融资的便利之外他们还有很多的优势,那这个也是
基金经理创造更多附加值的地方。
中国虽会出现
经济放缓,但增长的持续性不会减少
现在有很多的
货币和政治
风险也让LP对新兴
市场有一些担忧,但是这个可能在未来的两年当中会影响这些LP在新兴
市场的投资。通过我们对100个
机构投资者的调查发现,尽管他们认为未来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是他们的投资意愿没有遭到太大的影响,随着政治和
货币风险可能会进一步的上升,人们会很关注政治
风险和
货币风险,但是同时他们也会关注环境问题,包括了税收监管等。这就要求我们在
风控和投资方面有更精准的眼光,现在大家在新兴
市场开始做更多的资产配置以
对冲可能在发达
市场的这些
风险。
中国的
利率体系可能也会遭到挑战,这对于中国当局来讲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从国际上来讲的话这已经成为了中国
市场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中国政府在一方面想要解放
市场来促进
经济的发展,而另外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能够避免不利的因素而加强对
市场的控制,那这个当然是一个很难的平衡,真是需要非常精准的或者是精妙的政策设计才可以达到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增长率,当我听到大家说到中国
经济放缓的时候我总是有一些不以为然,因为我不认为这个是事实。
1995年中国的
经济还不到一万亿
美元,而2015年是11万亿,尽管
经济增长率6%、6.5%大家认为已经放缓了,但是中国每一年的增长率都达到了1995年的时候中国的
经济总量,这个是非常惊人的,那中国其实是在未来出现
经济放缓,但是增长的持续性是不会减少的,工业分布上制造业正在萎缩,但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不断的上升,这个其实是一个
经济自我调整的过程,在历史上很多国家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当然也代表了中国的这个
经济增长率的分布出现了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有些国际LP还是对一些行业有着特别的兴趣,对比去年他们在保健方面还是有很高的期望,这个在过去三年当中一直都是如此,包括像消费品、服务业也是这样,如果说大家对保健行业非常感兴趣的话,我推荐你看一下这个报告,就是我们的这个网站上放出来的一个报告,有关于PE在新兴
市场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的情况介绍,我觉得对大家会很有帮助的。
公募
市场和私募
市场的这种分化当然会继续演进,私募投资会更多的集中在服务行业,现在私募资金有了更好的进入
市场的渠道,尤其是投资这些高" 新产业,所以如果说想要让私人
资本进入
市场的话高新领域会是一个很好的介入点。
分销渠道部署好,未来有很长的路要走
GP依然是一个核心力量,从我们的
数据当中看到中国私募投资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其他的
市场。也许大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也超过了基准的表现,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能够很好的把分销渠道部署好,在这个
市场是特别重要的。公开
市场现在也有一些下跌的迹象,但是我们认为这个还是未来有比较长的路要走。那尤其是对于整个的这个公开
市场来说,包括了中国
市场的一些情况也会与之深深的相关联。
中国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尤其是与国际的LP的眼光来看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我们问了大概一万亿左右的
机构投资者他们的意见,大家都一致认为相对于其他的
市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
市场的代表是非常的吸引人的。从
全球的
机构投资者来看,他们已经是比较倾向在中国
市场,对于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对于新兴
市场的这一篮子当中会增加对中国的配置。国际的LP也在把各个不同的
市场的回报做一个对比,虽然整体来说是有所下降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PE的回报还是非常可观的,大概是16%左右。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2016年整个新的
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PE
资本规模的不断壮大,新兴
市场会进一步成为一个非常强劲增长的
市场,在PE的这个
市场能够更好的与国际来进行接轨,同时PE也是进入中国
市场比较好的方式,尤其是以消费相关的PE
基金表现的非常的活跃,在估值方面就是各个国家之间是有估值的竞争压力的,像欧盟包括美国的
基金,还有包括人民币
汇率兑换这样的一些问题,那可能会影响一部分的一些国际的PE进入中国,但是在中国还是非常受亲睐的
市场。我的演讲就到这里," 谢谢各位。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