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荒”,如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三年自然灾害属于饥荒;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又给我们带来了电力供给缺口——电荒;而到了2013年6月,央行收紧货币引发资金面趋紧——钱荒。现如今,巨量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品——资产荒,造成了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之一。 说到底还是" 老百姓不愿意持有现金资产,都想着要把它变成别的东西。于是对各种资产的需求就大幅度增加,结果“资产荒”就这样出现了。当民众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基本上没有时,相对来说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与此同时,大家对各种资产配置的需求增加,在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资产荒”。经济学家任泽平曾指出,中国近年的资产荒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资产回报率下降;二是2014-2016年货币超发;三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倒逼金融机构配置高风险资产来换取相对高的收益,资金在一点一点地通过加大风险容忍度来换取高收益。 伴随着大陆目前的投资性资产越来越少,通过近几年的货币放水,居民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资金就如同“洪水“,它需要流动,行政政策很难控制,所以才出现了今年的炒房潮流,当政府9.30房地产政策出台之后,这股洪水经过短暂的停留,不断的溢出到各个行业。综合最近的观察,记者采访到了海佑基金投资部总经理胡超华,胡总向记者详细分析了”资产荒“下,资金分配的主要渠道,胡总认为大多数资金主要流向保值渠道中,有如下几类: 一、购买香港保险这样的产品; 二、资金直投境外,主要是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和看好美元的保值性。在国内投资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资金洪流会不断流向境外,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外汇占比,所以最近国家也出击了很多资金出境政策,同时用以打击地下钱庄,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外流的问题,就很难有较好的预期。 三、资金回流到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国内居民由于投资意识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而导致很大一部分以农村、中小城市居民为主的投资者,会从稳健型投资转向资金的保值。随之而来的,银行,保险等机构将利用自身优势平台,渗透到更多的行业中去。 四、不良资产投资。随着近两年房地产的疯狂上涨,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投机的,加杠杆的,有可能资产会在未来2-5年内不断形成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套利空间将会吸引更多个人和机构参与其中,这将是引领不良资产金融创新化的发展契机。 在胡总告诉记者的这四大投资渠道中,记者发现,最近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居民纷纷赴港求购保险,这已然成了继抢购“奶粉“后的又一潮流。大陆居民的这股抢购潮,对香港保险业的贡献一直在快速飙升。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15年大陆居民赴港投保的新增保费已达305亿港币,5年间保费总额增长了7倍,占比也突破20%。而2016年最近1个月更有甚者,达到疯狂排队购买的程度。 我们不免会思考为什么那么多大陆居民赴香港购买保险呢?在这个问题上,记者找到了从事于资产管理行业多年,拥有丰富资产配置经验的海佑基金投资部总经理胡超华,胡总了解其中的原由。胡总给记者罗列了以下几条理由:首先,海佑基金投资总经理胡超华认为,大陆居民赴港买保险最直接的驱动就是香港的保费比国内便宜。相似险种,在香港投保一般比国内便宜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 香港保险费率更低主要是因为香港保险公司使用的是以香港人口统计数据来算费率,香港人寿命长、生病少,整体出险概率较低,所以费率也更低。而且香港保险业经过150多家保险企业竞争也更激烈。除此之外香港保险的保障范围也更大,尽管购买香港保险必须本人亲赴处理,但理赔时,香港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却仍然比内地更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