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2011年保险密度提升保险深度略降 北京上海降幅居首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密度有所提高,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保险深度略有下降,主要受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其中北京、上海保险深度降幅居全国之首。 保险深度略有下降 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密度为1062元/人,较上年提高100元。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北京、上海、天津仍然位居前三,西部地区保险密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密度有所提高,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保险深度略有下降,主要受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其中北京、上海保险深度降幅居全国之首。

保险深度略有下降

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密度为1062元/人,较上年提高100元。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北京、上海、天津仍然位居前三,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

“主要是由于发达地区人们的保险意识较强,以及人均保费收入相对较高,所以发达地区的保险密度比西部地区偏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说。

报告同时显示,2011年,保险深度为3%,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下降幅度最大。报告认为,保险深度略降,主要是受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影响。

对此,王国军表示,发达城市的GDP增长较快,而这些地区保险行业竞争相对激烈,银保产品种类较多,导致保费收入增长缓慢。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则认为,保费收入的计算口径发生变化,也是导致保费收入减少的原因。

此外,2011年保险公司数量在各地区的分布较比去年有略微变化,例如,2011年东北地区保险公司数占4.3%,比上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对此,王国军表示,国内保险公司的数量有限,有一个公司发生转移,就会导致数据变化,但影响不大。

人身险增速放缓明显

报告指出,2011年,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指原保险保费收入,下同)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广东、江苏、山东三个省保费收入超过千亿元。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9721亿元,增速为6.8%,增势放缓。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869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1025亿元。中资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市场份额的96%。

而财产险继续保持较快增势。2011年,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617.9亿元,占全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的32.2%。中资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据了98.9%的市场份额,居主导地位。从全国各省份看,江苏、广东、四川财产险保费收入占比提高幅度居全国前三位。

此外,农业" 保险的" 保费规模和保险覆盖面持续较快增长。2011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3.8亿元,同比增长28.1%,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6523亿元。农业保险在承保品种上已经覆盖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各个方面,在开办区域上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区。2011年为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承保主要粮棉油作物7.9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33%,在内蒙古、新疆、江苏、" 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基本粮棉油作物的承保覆盖率超过50%,黑龙江农垦、安徽省等地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承保林木9.2亿亩,牲畜7.3亿头。

赔款和给付支出继续增长

2011年,保险业原保险赔付支出3929.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186.9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1742.5亿元。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类赔款给付占比分别为56.2%、18.2%、17.7%和7.9%,与上年相比,东部和中部地区占比分别提高1.6个和0.3个" 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下降0.9个和1.0个百分点。海南、湖南、上海、广西各类赔款给付支出增速超过30%。

保险改革继续推进

2011年,各地区保险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创新业务模式,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徽" 保险资金直投实现历史性突破,多家保险公司投资或认购安徽省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约100亿元;河北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取得新进展,签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12单;四川启动国内首创的扶贫惠农小额保险,创造性地将小额保险引入了扶贫机制;上海推出蔬菜“冬淡”保险和“夏淡”保险,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绿叶菜成本价格保护体系。此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新进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200亿元注资已经到位。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业绩浪开始预演 机构青睐4只年报白马股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