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的一种政策手段,我国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10年来在保护农民利益和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2月11日,国家' target='_blank' >发改委表示,2014年国家将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托市收购价格水涨船高,当前我国的粮食价格已经远高于国际粮价。而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倒挂,也直接刺激了大量低价进口粮的涌入,出现了国内粮食储备越来越多,但同时粮食进口也越来越多的“怪现象”。为了保护农户利益,稳定市场而制定的粮食托市政策,还能否秉承它的初衷,发挥它的积极意义呢?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卓创' howImage('stock','2_000061',this,event,'1770') 农产品(' 000061,' 股吧)(7.57,-0.05,-0.66%)(' 行情股吧 买卖点)分析师刘栋表示,连年来玉米的临储政策和小麦、稻米的最低保护价政策,在保证了农户利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价格。但不能否认,我国粮食收购政策在近些年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国家政策性的收购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使粮食价格基本由托市调控政策决定,市场的定价话语权越来越弱,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降低。谈退出或者不退出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关键是寻找一种更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户利益的同时,使市场发挥更多的粮食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的政策。”刘栋说。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内正在试点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政府预先确定农产品目标价格,农民按市场价格随行就市销售。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保证农民收益。“这就是要求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指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刘栋表示,“可以肯定,目前的政策已经不适合当前状况,改革已经是必然之举,但是具体工作比较复杂,包括如何确定目标价格、如何发放补贴资金等,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先由收储效果非常有限的大豆和棉花进行试点,然后逐渐推广至粮食等农产品。”
大盘的王者
王者直播室地址 :http://zhibo.hexun.com/24/default.html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