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轮房价上涨,最先吹响号角的是深圳,然后是上海和北京。今年以来,比京沪深涨得还猛的,是“四小龙”,即南京、苏州、厦门和合肥。 京沪深和“四小龙”,都已经启动了不同程度的行政调控。它们还会涨,但涨幅将收窄。 新一轮的房价城市轮动已经开足马力:接下来,要猛涨的城市,将是广州、杭州和武汉。 二线城市要房价暴涨(不是一般涨而是暴涨),必须具备这么几个特征—— 1. 地王频出,不断刺激房价上涨。相对而言,这几个城市中,广州地王出得最少,不是说广州不具备这个潜能,而是因为广州供竞拍的好地比较少。 2. 周边已有暴涨城市,有“溢出”和“压迫”效应。广州边上是暴涨的深圳,南京、苏州和杭州边上是暴涨的上海。这一点,厦门比较独特,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沿海中间地带,自己管自己嗨。 3. 本身就是一座具备超级吸附力的城市。这一点尤其重要。厦门是龙漳泉的圣地,杭州是温台金的天堂,苏州的吸附力波及江苏和上海,合肥更是独占了整个安徽的行政性资源。南京虽然对整个江苏省的吸引力有限,但它堪称“三省省会”,江苏、安徽和江西的很多购房者都会到南京买房。广州在城市规模和行政意义上本身就是一线城市,当然也不缺吸附力。 2 为什么说广州、杭州和武汉要暴涨? 先不谈京沪深,就二线城市而言(在房价意义上广州只能算是二线城市),竞争力强的这几个二线城市,其房价涨幅基本上都会拉平。如今,“四小龙”的房价同比涨幅均在35%,而广州、杭州和武汉都还没突破20%。 房价主要是货币的沉淀。当充裕的资金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时,碰到水位高的地方,就会逐渐流入水位低的地方——“四小龙”的水位已经高了,就会流向水位相对低的广州、杭州和武汉。 “四小龙”之后,房价暴涨将轮到“三叉戟”——是的,我们可以把广州、杭州和武汉称为威猛的“三叉戟”。 一年前,也就是2015年7月,当时“四小龙”和“三叉戟”的房价同比涨幅都是负数;半年前,也就是2016年1月,“四小龙”和“三叉戟”的房价同比涨幅都在10%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