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的资产证券化,起源于1968年' 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MBS)。当时美国的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完全依赖居民和企业的存款。一方面是存款和贷款期限不匹配,贷款时间有的长达30年,而资金来源主要是1年左右的定期存款。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吸存成本日益升高,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银行为了摆脱“短存长贷”、风险不对应的困境,把若干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在一起,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推向了机构投资者,一下子拓宽了融资渠道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给住房抵押贷款这种资产开辟了一个二级市场,也使银行支持购房的能力大增。后来在80年代,住房抵押贷款以外的资产抵押债券(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也陆续发展起来。1985年汽车消费贷款的抵押债券开始发行,推动了当时欧美汽车市场的繁荣。1988年又推出了' 信用卡贷款的抵押债券;1993年对学生贷款的抵押债券、以租赁或商业信用为担保的证券化等相继问世,以后又逐步延伸到企业应收帐款的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化”在金融实践上的又一次飞跃。它把死财富变成了活的资本,缓解了流动性危机,实现了商业银行的功能回归,也为过剩资本提供了新的出路。从此,各种资产证券化和证券化衍生产品以及不受监管的场外证券交易层出不穷。从而使人类社会从货币时代迈入资本时代,实现了金融革命的最后一跃!(曹尔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