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电 他是棉农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种棉花。他的团队繁育的棉种播撒全国400万亩棉田,带领12个省市6万多名会员致富……他就是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卢怀玉。
1994年,卢怀玉以优异成绩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京进机关或出国留学的机会,毅然回到父亲联合12户棉农成立的国欣总会工作。
国欣总会成立于1985年,经过10年的发展,虽在当地小有名气,但仍属于小打小闹。卢怀玉说:“我是棉农的儿子,对棉花、棉农有天然深厚感情,学农业的不去农村,在机关漂着怎么成?”
卢怀玉刚到国欣总会,棉铃虫肆虐国内各大棉区,许多棉农含泪放弃种植,国欣总会的种子销售一时陷入困境。头脑灵活的卢怀玉捕捉到好消息:中国农科院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研究已获突破。
卢怀玉带领技术骨干14次进京考察转基因抗虫棉,重金引进3个抗虫棉新品种。但其中一个品种抗虫性较差,引发95名会员联名以“假种子坑农”、“治虫指导失误”为由与国欣总会对簿公堂……
这一事件考验着刚走出校园不久的卢怀玉。他深入调查分析,最终找出抗虫棉抗虫性较差的原因:散户繁种良莠不齐,造成种子质量无法控制。他力排众议决定:取消散户繁种模式,采用当时国内尚无先例的大面积农场繁种,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从此,卢怀玉成为国欣总会的领军人物。他们拓展天津农场,进军新疆戈壁,到今年规模繁种农场已达8万多亩,棉种市场占有率达8%。他的成功也使国外抗虫棉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下降到微乎其微。经过大面积繁育,国欣总会平均每年向省内外棉区输送优质棉种几百万公斤。
“抢占科技制高点,打造优质棉种”是卢怀玉追求的目标。几年间,卢怀玉领军的科研团队从最初一个老专家带2个大学生,发展到现在的45人,其中有8名育种专家,并一次次在科研上突破难关、填补空白。自2004年培育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种至今,12个棉花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并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如今,国欣总会已经发展成为集棉花种植、加工、销售、良种繁育、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农研会,是全国最大的棉农合作组织,拥有8万多亩棉花良种繁育基地,资产也由1994年的不到300万元增长至4.2亿元。卢怀玉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