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走进容城县郭村的扫帚加工户中,立刻感受到了“扫帚村”的独特风景:庭院里堆满了做扫帚用的竹苗,几名妇女正在打苗、编面、捆把……眨眼的功夫一把崭新的扫帚就扎制完成。
“别看这一把小小的扫帚,要经过7、8道工序,全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活儿,我们家从我爷爷那代就做扫帚。”谈起扫帚制作的点点滴滴,56岁的李海龙如数家珍。
郭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扫帚加工村”,扫帚制作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起初是各家各户自己使用,后来有了专业的扫帚加工户,开始向周边的村镇售卖,历经了几代人的传承和改良,逐渐发展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村党支部书记臧白子对记者说:“扫帚制作是我们村的传统手工艺,以前都是骑着车子走家串户的卖,属于小规模零散经营,随着编制规模的不断扩大,客户也越来越多。如今定期都有客商来村里收购,扫帚全都销往周边县市的土产门市,一直不愁卖。” 扫帚制作大户胡秀阁一边编着扫帚一边跟记者算着扫帚账:“我们家四口人全都做扫帚,一个熟练工一天能做50把,全家一年下来能做7万把,光扫帚加工就有7万多块钱的收入。”
一把小小的扫帚,扫净了千家万户,更“扫”出了郭村的致富路。目前,该村共有大小扫帚加工点近20个,100多名老手工艺人从业,年产扫帚60余万把,年创经济效益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