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上市公司咋偏爱理财产品?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下行趋势,但这并未影响今年上市公司的购买热情。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有88家上市公司已购买或宣布将购买理财产品,累计金额达250亿元(含滚动式购买金额),其中有公告可查且已实际出手的上市公司超过30家,累计耗资约150亿元。 扎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据2011年数据统计,去年已有 22家上市公司公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计划购买金额接近 100亿元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的热情有增无减。&l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下行趋势,但这并未影响今年上市公司的购买热情。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有88家上市公司已购买或宣布将购买理财产品,累计金额达250亿元(含滚动式购买金额),其中有公告可查且已实际出手的上市公司超过30家,累计耗资约150亿元。

扎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据2011年数据统计,去年已有 22家上市公司公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计划购买金额接近 100亿元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的热情有增无减。

9月4日,' howImage('stock','2_002304',this,event,'1770') 洋河股份(' 002304,'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2351',this,event,'1770') 漫步者(' 002351,' 股吧)等5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洋河股份和漫步者已连续多次使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记者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最受上市公司青睐的理财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类型,该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并具备安全性高、风险低、本金有保障等特点,一般投资于'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177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间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产品。

以洋河股份为例,据其最新公告披露,该公司和下属子公司双沟酒业分别出资4亿元和1亿元 ,购买“工银理财共赢3号2012年第082期”。据了解,该款产品为保本浮动类型,期限为205天,预计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4.8%,主要投资标的为债券类资产。

而洋河股份2012年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先后15次出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共计39.2亿元。截至6月底,已有4款理财产品到期,该公司收回本金10亿元,实际收益达1775.89万元。由此可见,理财产品的收入确实给上市公司带来“实惠”。

上市公司不愿搞实业

' howImage('stock','1_600837',this,event,'1770')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峰表示,在实体经济面临下行风险,而原材料和劳动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之下,不少上市公司经营利润率下滑,企业对于投资扩大生产的意愿不足,而银行理财产品恰好为闲置资金提供了一种投资渠道。此外,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超过同期存款利率,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显然比闲置在活期账户上更划算。

以漫步者为例,据半年报披露,该公司今年上半年通过资金市场投资低风险短期银行理财产品获得1138.68万元收益,同期该公司实现净利润为4793.38万元 ,其中理财产品的收益功不可没。

此外,还有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持续下滑的同时斥资购买理财产品创收。据' howImage('stock','2_000949',this,event,'1770') 新乡化纤(' 000949,' 股吧)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9738.37万元,6月末该公司短期借款为7.6亿元。而该公司在7月份则宣布拟以不超过1.8亿元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每笔次投资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此外,戴志峰认为,银行开始主动地向上市公司推广理财服务,使得这些公司的现金管理意识逐渐增强,也是上市公司追捧理财产品的原因之一。

' howImage('stock','1_601998',this,event,'1770') 中信银行(' 601998,' 股吧)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银行在给上市公司发放贷款时通常会打包诸如理财顾问等服务,甚至专门为大型企业定制理财产品。对于银行来说,主要考虑的是综合收益,而上市公司也会变相地购买一些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以帮助银行完成考核任务,这种给关联银行捧场的做法也是业内的公开秘密。据《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首只挂牌交易银行理财产品交投清淡的逻辑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