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上月底,上市公司2012年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2493家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总额为17.7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净利润总额为1.5万亿元,则同比下降2.07%。而在银行股的带领下,金融行业业绩继续领跑A股,39家银、证、保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7%;合计净利润为8689.73亿元,占到A股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8%。但即使如此,金融行业同样也面临着自身结构性的问题,长期以来的盈利模式在新形势下亟待转型
银行业:业绩减速好于预期
规模驱动业绩增长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8131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较上半年的18%下降0.8个' target='_blank' >百分点。其中,大型银行净利润增长14.1%,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长24.9%,城商行净利润增长28.4%,大型银行同比增速较中期回升0.33个百分点。
' howImage('stock','1_600109',this,event,'1770') 国金证券(' 600109,' 股吧)分析师' target='_blank' >陈建刚指出,规模扩张仍是上市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因:生息资产分别为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贡献了12.7%、26.2%及31.7%的同比增速,为所有上市银行贡献了16.8%的同比增速。
上市银行中,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的是' howImage('stock','1_600015',this,event,'1770') 华夏银行(' 600015,' 股吧)和' howImage('stock','1_601166',this,event,'1770')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增速均超过40%。陈建刚表示,兴业银行净利润高增长主要源于二季度规模扩张依然较快,且三季度拨备计提力度较弱。其他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银行还包括' howImage('stock','1_600016',this,event,'1770') 民生银行(' 600016,' 股吧)(34.7%)、'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34.7%)、' howImage('stock','1_600000',this,event,'1770') 浦发银行(' 600000,' 股吧)(31.2%)和' howImage('stock','2_002142',this,event,'1770') 宁波银行(' 002142,' 股吧)(30.4%)。
第三季度,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2676.6亿元,环比下降1.9%。其中,受非息收入环比减少14.2%拖累,股份制银行净利润环比下降7.0%;由于单季息差环比上升0.06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净利润环比增长0.1%;受益于拨备计提环比减少46.8%,城商行净利润环比增长4.3%。
不过,同业业务的压缩已在第三季度导致上市银行规模增速放缓。第三季度,上市银行生息资产环比仅增长0.76%,较二季度放缓了3.0个百分点。其中,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生息资产环比增速分别为0.2%、1.8%、4.4%,分别较二季度放缓1.8个、5.8个和4.8个百分点。规模出现收缩的银行包括招行(-7.0%)、建行(-1.7%)、' howImage('stock','1_601009',this,event,'1770') 南京银行(' 601009,' 股吧)(-0.7%)、中行(-0.6%)和' howImage('stock','1_601998',this,event,'1770') 中信银行(' 601998,' 股吧)(-0.2%)。
陈建刚表示,规模增速放缓的原因是同业业务增速的放缓。“受' target='_blank' >银监会对同业业务的监管趋严以及资金来源略显不足的影响,大部分银行压缩了同业资产,以腾出放贷空间。三季度,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同业资产环比增速分别为-6.7%、-2.4%、1.5%,分别较二季度增速下降8.4个、15.0个、10.9个百分点。”陈建刚表示。
三季度规模增速最快的银行是宁波银行(19.8%)、民生银行(8.1%)和兴业银行(6.2%)。陈建刚指出,宁波银行和民生银行规模增长是因为同业资产增长较快,环比分别增长55%和15%;兴业银行是因为贷款增速较快,环比增长7.9%。
由于同业业务压缩,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普遍上升,如招行环比上升了5.7个百分点,建行环比上升了2.4个百分点。
存款增长乏力导致存贷比普遍上升若按贷款/存款简单计算存贷比,只有华夏银行、工行、兴业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存贷比低于二季度末。
净息差分化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7.9%。其中,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净利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2%、23.0%和32.3%。在中小银行中,兴业银行和宁波银行增速最快,净利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1.3%和37.1%。
第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环比增长2.6%,较二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大型银行净利息收入环比增长3.38%,较二季度回升0.08个百分点,这主要源于息差上升;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净利息收入都环比增长1%,分别较二季度下滑3.4个和10.9个百分点。陈建刚表示,股份制银行净利息收入环比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规模环比增速放缓5.8个百分点,城商行净利息收入增速大减的主因则是息差下降,息差拖累其-6.0%的环比增速。就具体银行而言,三家大型银行净利息收入环比增幅超过3%,宁波银行(3.4%)、浦发银行(3.4%)、民生银行(2.9%)和' howImage('stock','1_601169',this,event,'1770') 北京银行(' 601169,' 股吧)(2.9%)是中小银行中环比增速较高的银行。增速最低的三家银行均是由于三季度单季息差下滑幅度较大。
上市银行净息差在三季度出现分化。据' target='_blank' >东方证券测算,五大行净息差平均环比上升0.04个百分点,中型银行净息差平均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城商行净息差平均环比下降0.22个百分点。据国金证券测算,只有建行、中行、农行三季度单季息差环比上行,分别环比提高了0.11个、0.08个和0.07个百分点。陈建刚表示,大型银行息差上升主要源于单季计息负债成本率较二季度下降了0.08个百分点。
“短期内,偏紧的流动性和惜贷情绪使得银行的息差仍具备持续性。不过,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见底,以及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明年银行的息差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东方证券分析师' target='_blank' >金麟表示。
资产质量稳定第三季度,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二季度增加100.9亿元,环比增长2.7%,增速比二季度快0.88个百分点,体现了中期逾期贷款增加的滞后效应。其中,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加21.4亿元,增速为0.73%;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加76.2亿元,增速为9.5%;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加3.37亿元,增速为7.8%。三季度,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较二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至0.91%。其中,工行、中行、农行、中信银行的不良率较中期下降。
三季度,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环比上升0.03个百分点至0.26%。金麟称,这反映了银行开始小幅确认上半年发生的不良贷款。
基于对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判断,金麟认为,不良贷款的较快生成在短期内很难见底。
第三季度,上市银行单季共计提拨备488亿元,环比减少5.1%。除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行和建行以外,其他银行拨备计提力度均减弱。
三季度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达288.2%,环比提高3.5个百分点;拨贷比达2.63%,比中期提高0.03个百分点。
证券业:盈利能力逐步筑底
截至昨日,19家上市' 券商全部公布了2012年三季报。根据' howImage('stock','2_300033',this,event,'1770') 同花顺(' 300033,' 股吧)iFinD的数据,19家券商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67.56亿元,较2011年同期的468.83亿元下滑了0.27%,其中13家券商实现同比上升;实现净利润147.89亿元,较2011年同期的158.11亿元下滑了6.46%,其中11家券商实现同比上升。
其中,' howImage('stock','1_600030',this,event,'1770')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以29.16亿元的净利润排名榜首,' howImage('stock','1_600837',this,event,'1770')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和' howImage('stock','2_000776',this,event,'1770') 广发证券(' 000776,' 股吧)分别以26亿元和18.19亿元紧随其后,除了这3家券商,' howImage('stock','1_601688',this,event,'1770') 华泰证券(' 601688,'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0999',this,event,'1770') 招商证券(' 600999,' 股吧)也以13.79亿元和12.17亿元的净利润总额成为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券商之一。
从三季报来看,今年以来券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仍处于同比下滑阶段,不过,与中报业绩相比,三季报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同比增速都有较明显上升,增幅分别达到7个和9个百分点,显示行业盈利能力正在逐步筑底回升。
三大传统业务表现不佳从各项主营业务来看,传统业务的表现依旧不佳,而在第三季度A股成交额创2009年以来新低的背景下,经纪业务的全军覆灭成为拖累券商业绩的关键原因。统计数据显示,剔除没有披露相关数据的' howImage('stock','2_000686',this,event,'1770') 东北证券(' 000686,' 股吧)和' howImage('stock','2_002673',this,event,'1770') 西部证券(' 002673,' 股吧),今年前三季度17家上市券商合计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55.26亿元,同比下滑27.67%,跌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上述17家券商该项业务净收入同比均出现20%以上的负增长,今年上半年该项业务表现最好的' howImage('stock','2_000750',this,event,'1770') 国海证券(' 000750,' 股吧)和表现最差的' howImage('stock','2_002500',this,event,'1770') 山西证券(' 002500,' 股吧)继续保持领头羊和垫底的位置,其中国海证券同比下滑20.5%,山西证券同比下滑39.5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今年中报显示出的券商佣金率整体呈现出企稳态势不同,今年第三季度降佣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似乎有所回潮。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和招商证券是今年前三季度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排名前五的券商,在这5家券商中,佣金率环比升降与该券商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呈明显反向波动。
其中,中信证券第三季度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环比上升0.05个百分点至5.82%,但手续费环比下降5%;华泰证券三季度佣金率环比下滑6%至0.0741%,市场占有率则扭转整合以来不断下滑的颓势,单季录得5.76%的股基交易份额;海通证券前3季度的股票 基金净佣金率为0.079%,较上半年略有下滑,但市场份额增长势头很强,股基权债代理交易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4.47%增长到5.43%,股票 基金代理交易市场份额也由去年同期的4.12%增长到4.45%。与之相对应的,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第三季度佣金率企稳,分别环比提高0.52%和4.73%,至0.091%和0.062%,而市场份额则均下降至3.92%,环比下降4.36%和2.49%。
相比起经纪业务的集体失陷,各家券商的投行业务则是继续延续上半年喜忧参半的特征。数据显示,除去没有披露相关数据的西部证券,18家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55.74亿元,同比下滑18.25%,表现好于上半年。而与上半年类似,股票 承销规模出现缩水仍是导致该项业务收入下滑的主因,债券承销情况则继续成为券商投行业务的亮点所在。
具体来看,以上半年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最高的中信证券为例,报告期内其投行业务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股票 承销额同比下滑2.8%,虽然表现明显好于行业股票 承销额同期近35%同比下滑幅度,但与债券承销额同比大幅增长65%的表现相比依然逊色不少。而排名第二、三位的广发证券和海通证券的情况也大致类似,其中广发证券年内共完成9家
IPO、6家增发,而在核心债券方面共完成7家公司债和12家企业债的承销;而海通证券在报告期内共完成5家IPO、3家增发,核心债券承销方面则完成10家公司债、12家企业债,债券承销的表现均好于股票 承销。
在三大传统业务中,自营业务则是今年惟一一个获得同比增长的业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除未披露数据的西部证券外的18家券商合计实现自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0.0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0.23亿元大幅上升近300%。不过,值得注意是,在第三季度股债双杀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券商第三季度环比出现下滑。以中信证券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自营收入23.05亿元,相对同期平均可投资资产的回报率为4.51%,其中三季度实现自营收入4.30亿元,相对可投资资产回报率为0.80%,究其原因,公司的自营以债券资产为主要配置方向,三季度债市走熊导致单季收入规模环比下滑67%。而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等自营业务收入排名靠前的券商同样也在三季度遭遇滑铁卢。
创新业务稳步前行与传统业务相对疲弱的表现相比,' 融资融券和券商资管等创新业务的发展依旧稳步前行。以融资融券为例,截至9月28日,融资融券余额为700.5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685.38亿元,融券余额为15.21亿元,与上半年(截至6月29日)相比,融资融券余额、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分别增加了90.25、87和3.26亿元。而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今年前三季度,集合理财产品设立数量、规模呈现逐季回升的趋势。截至9月末,今年共推出92只新产品,设立产品81只,特别是在9月份,共有14只产品发行、19只产品宣告成立,再掀发行和设立的高潮。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转融通业务规则》、《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及部分配套实施细则的发布,未来创新政策仍将密集、有序地推进,行业中长期向好预期不变,在三季报业绩略好于预期的情况下,全年业绩仍有望实现同比正增长。
保险业:增速明显放缓
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保险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寿险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日前,' howImage('stock','1_601318',this,event,'1770') 中国平安(' 601318,'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1628',this,event,'1770') 中国人寿(' 601628,'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1601',this,event,'1770') 中国太保(' 601601,'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1336',this,event,'1770') 新华保险(' 601336,' 股吧)共4家上市保险公司均发布了三季报。整体来看,保费增速趋缓、利润下滑、投资压力增大,成了保险公司亟需面对的三大问题。
国寿、太保利润降五成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净利润降幅均超过55%。中国人寿今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仅实现74.2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5.6%。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亏损22.07亿元是自2008年来中国人寿单季度净利润首现亏损。
而中国太保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35亿元,同比降幅达55.33%。而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02亿元降58.7%。
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中国人寿称,受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资产减值151亿元,同比增长320%,总投资收益率降至2.83%。而中国太保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41.75亿元,同比增111.3%,直接拖累净利润下行。
相比于上述两家公司净利严重下滑,中国平安表现较好。截至2012年9月30日,平安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60.85亿元,同比增长10.8%。但第三季度,平安实现的净利润较前两个季度有所下滑。此外,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23.25亿元,同比增长2.42%。
财险表现优于寿险保费增速放缓考验着保险业的长期发展。寿险方面,太保前三季度实现寿险保费收入749.38亿元,同比增加0.6%,增速相比年中的1.2%仍有下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太保寿险个险新保增长速度连续两年位于领先水平,2011年以21.0%远高出行业平均增速;今年依然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同时,个险条线销售能力大幅提升,月均人均新保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前三季度新华保险共实现保费收入778.26亿元,同比增长约4.66%。平安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575.68亿元,其中盈利能力较高的个人寿险业务实现1387.09亿元,同比增长9.8%。
相比于寿险,财险保费增速有所提高。太保前三季度财险保费收入520.51亿元,同比增速由年中的9.2%提升至11.2%。电销业务收入为71.36亿元,同比增长108.8%;交叉销售业务收入为18.89亿元,同比增长28.4%。电销及交叉销售收入占产险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7.3%。而平安财险前三季度保费738.87亿元,同比增长两成。
投资策略更为谨慎截至9月末,中国人寿投资资产为1.67万亿元。前三季度净投资收益率为4.49%,但是在计提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后,总投资收益率将为2.17%。减值包袱相对较轻的新华保险今年前9个月的总投资收益率为2.2%,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2.9%。据了解,为应对不利的资本市场环境,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更为谨慎。新华保险在投资方面采取进一步稳健谨慎的策略,公司在第三季度再度增强了协议存款的配置力度,金额达到1717.72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31.1%,定期存款占投资总额比例36.9%,较今年中期进一步提升。
当前,保险业的总体增速将有所趋缓,各家上市保险公司均采取较为稳健的发展策略。展望四季度,平安董事长' target='_blank' >马明哲表示,平安将高度关注经济及市场趋势,采取较为审慎、稳妥的发展策略,继续按照既定的战略和计划,依托综合金融的优势,保持保险、银行、投资等各项业务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