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聚+分享”中的分享是旅行当中的分享,所以和谁去最重要,而不是去哪里。
太美,专注于中国高端人群,以私人定制旅游为主的小众旅行公司;携程,注册会员超过五千万,提供综合性在线服务的' 大众旅行网站。今年上半年,携程旅行网宣布战略投资太美旅行。是小众不再美好?还是大众更诱人?《理财师》杂志独家专访了太美集团国际旅行总裁郭明。
《理财师》:“飞机不是我的,景点不是我的,团员不是我的,甚至地接也不是我的,太美要做的就是让理念相同的人在旅行中‘相聚’、‘分享’。”从您之前的一些表述看,从某个角度观察,太美模式很似国美。国美追求“too big to die”(大而不死),那么太美呢,“too high to die”吗?
郭明:我们跟国美是完全不同的,国美是一个成形产品的大型批发市场,而旅行行业并不是成形的,它更多是一个基于资源整合和产品服务的平台。
传统行业有传统行业的生存空间,它们是“大而不死”的,“开门都是客,掏钱就上车”;太美则会把市场做细分,我们只对目标群体开放,这也是为什么太美是会员制的,非会员要求参加,我们也不提供服务,这是基于我们商业判断和操作方法的商业模式。是的,我们就为这一部分人服务。
《理财师》:有评价说,太美的做法是“名人效应富人算盘”,那么您认为名人之于富人效用几何?
郭明:太美强调的是“相聚+分享”,这正是一个源于' 互联网的社交概念。旅行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交手段和载体,太美正是利用旅行作为基本服务形态来形成社交平台。说句玩笑话,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建立一家银行、一个“移动”或者其他形态来聚集一部分人,所以选择了旅行这样一个投入少、见效快的平台。
“相聚+分享”中的分享是旅行当中的分享,所以和谁去最重要,而不是去哪里。旅行过程中要有分享、互动的功能,太美提供的旅行有时会像是MBA的课堂。旅行往往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大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交流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玩”就增加了意义。比如我们曾经做过一次关于经济的波罗的海之行。波罗的海谁都可以去,重要的是跟经济学家' target='_blank' >樊纲一起去,听他讲解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看波罗的海的几个经济基础和经济链条都相对薄弱的小国家是如何处理金融危机的。我们也请了当地的一些经济学家一起交流,这样旅行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所谓“名人效应”可能就体现在这个方面,他们就像是主持人,至于“富人算盘”是不存在的。
《理财师》:IT业一向给人的印象是表面噱头多于实际运营。做旅行的太美也要像IT业那样吗?富人的生意真的需要太美如此高调地经营吗?
郭明:我们也有非常低调的客户,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他的旅行公诸于众。
太美实际上是拿一些有影响力的人进行宣传,他们本身也愿意,有些人喜欢自己做为一个意见领袖或是行业标杆,在' target='_blank' >方方面面表现自己,那我们也迎合他,当然更多地是他们能以此把太美的品牌带起来。
《理财师》:太美的定制旅游强调的是个性化,个性化意味着成本高;规模化会降低成本,但规模化发展需要标准化,而标准化又会损失高端客户对个性化的需求。太美如何处理这其中的矛盾?
郭明:太美是以定制起家的,定制才是高端。但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是定制的,都是个性化的东西,那成本非常高,没有“合并同类项”,也不可能规模化。定制是我们产品研发的一个基点,不同人之间的定制一定会出现一些共性需求,当定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定制的基础上把共性提炼出来,这就是标准化。这是大规模定制的基础,是太美与其他同行最重要的区别。
把共性提炼出来,形成标准,第一可以降低成本,第二可以达到规模。富人之间有一些趋同的需求,把提炼出来的产品卖给这些趋同的人,这就是太美对个性化和标准化的关系处理,它们并不是完全矛盾的。
《理财师》:旅游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IT业的涌入只会使这个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充分。事实上,从产业链上看,携程处于下游;从定位上看,携程属于“服务大众”。携程的进入除了资本之外还给太美带来了什么?
郭明:开发智能系统,这是我们跟携程合作的主要原因,因为携程有非常强大的技术平台和力量,在
中国的旅行行业里,没有一家可以超越携程,它有800多人的技术团队。携程肯定不是只提供资本,我们的融资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所谓的融资,更多的是资源的“资”,或者说是融智。
《理财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财务方面的,太美发展到现在,有没有过资金上的困难?
郭明:应该说没有。我们之所以选择以旅行作为太美最基础的业务,是因为:第一,旅行行业是轻资
产行业;第二,正向现金流;第三,它是一个非常容易聚合大家的平台,而且容易形成互动,也就是分享。虽然这个行业的毛利率比较低,市场也比较混乱,但这个行业的好处就在于“先收费”,所以我们几乎没有遇到过资金上的问题。
《理财师》:目前市场上也有其他提供高端旅游服务的旅行社,有专门做健康的,专门做商务的,您如何看待这些竞争对手?
郭明:他们做的也不错,只专注于某一领域,这一点在国际上已经很普遍了。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程度很重要,而且专业化程度高和市场细分本身就是高端旅游的特点。国内企业家的习惯是“什么都能做”,这反而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要有自信,在这个领域里,我就是专家,我们欢迎竞争。
《理财师》:一些全覆盖模式的旅行社也想涉足高端旅游,但是都不算太成功。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郭明:他们不够专注。太美只做高净值人群。全覆盖就很难做到市场细分。产品是一方面,另一个是作业习惯的问题,服务低端人群的作业习惯和标准是很难服务高端人群的,操作习惯很难改。因为中国的旅游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产品到操作都是粗犷形的,要想服务好高端人群,细节性的东西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