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女友痴痴地看着“要买房找建行”的广告牌,2002年8月,黄忠一咬牙,房贷十年,在轮渡小学路上买了一套133平方米的“尾房”。

黄忠是厦门首批房贷族。为女友放弃公务员身份来厦创业的黄忠,2000年“登鹭”时两手空空,如今已坐拥百万房产。
10多年前,国家大面积施行住房货币化政策,同时银行开始对居民住房贷款“开闸”办理。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本世纪初至2003年前后,我国迎来第一批住房贷款热潮至今,10年期房贷将迎来清款大限。
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当时,厦门住房贷款期限基本以10年至15年居多,贷款金额一般为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尽管相较其他城市,厦门首批房贷族贷款数额大,但绝大多数在10年期满前,即卸下压在肩头的房贷包袱。准确地说,当年的房奴如果未购入第二套房或“以旧换新”、“以小换大”,早已处无债一身轻的状态。经过了第一拨房贷高潮后,厦门人对贷款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
首批房奴从“负翁”变“百万富翁”
黄忠来厦门的前两年,正是厦门房贷市场孕育变化的两年。
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厦门在落实国家政策后,1999年起在岛内掀起了二次置业、住宅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的更新换代消费热潮。“记得当时厦门岛内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很高,父母也督促我们攒工资买房、结婚、生子。”黄忠说。
2001年底,厦门市推出全面开放二手房市场、减轻税费、简化程序等利好政策,强劲地激发了市场需求。2002年,已为人夫的黄忠看到刚刚怀孕的妻子,每每经过“要买房找建行”广告牌时眼巴巴的样子,一咬牙,七拼八凑,买下了小学路上一套133平方米的“尾房”。
“每平方米3500元,总价约50万元,贷12万元10年还清,月供约1300元。”黄忠说,那时他和在中学工作的妻子每人每月工资才1500元左右,扣掉房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09年,我俩工资总额破万元,一商量,提前还贷了。”
2002年带给老厦门人黄小乐的印象也是深刻的。这一年,毕业满5年的黄小乐和黄忠一样,赶上好时机,成为首批房贷族。“莲花五村,147平方米,43万元,贷30万元还15年,月供2400多元。”黄小乐说,当时的工资都砸在里面了,现在回想是痛并快乐着。
2011年,黄小乐和老婆一起省吃俭用,提前6年还清了房贷和首付款外债。黄小乐说,如今莲花五村的房价已经升值到每平方米1.6万元,按照现在房价算,房子已经升值五六倍。“虽然升值的钱无法变现,但心里很满足,毕竟,现在这房子已真正属于自己了。我爸笑话我是从负翁变无债一身清的富翁。”黄小乐说。